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爱卫会:
多年来,为了改善我国农村厕所的落后面貌,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全国爱卫会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农村改厕的健康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改厕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增强对农村改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虽然农村改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地区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技术指导不到位、重建轻管等现象,农村群众总体上卫生意识还不强,文明卫生习惯有待普及。各地要充分认识农村改厕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一)做好农村改厕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农村改厕,建设和使用卫生厕所,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文明进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早日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做好农村改厕工作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现代医学指出,粪便中含有多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原体,严重威胁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球因缺乏厕所等基本卫生设施引发肠道疾病,每年造成约150万未满5岁的儿童死亡。清洁卫生的厕所是从源头上控制这些疾病传播的关键,对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三)做好农村改厕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卫生厕所建成后,粪便不再成为污染源,蚊蝇密度降低,既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不生病、少生病,也节约了群众医疗支出,减轻了社会疾病负担。同时,粪肥合理利用变废为宝,有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据测算,改厕的投入产出比为1:5.3,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
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根据国务院要求,到2020年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要达到85%。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决战决胜时期,也是完成农村改厕任务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
为确保完成工作目标,根据当前各地工作进度,到2020年底,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5省(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力争达到100%;吉林、黑龙江、山东、广东、福建、江西、河南、湖北、广西、海南、四川、新疆等12省(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2013年底的基础上增加不少于7个百分点;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安徽、湖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13省(区)和新疆兵团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在2013年底的基础上增加不少于10个百分点;西藏自治区要积极开展农村改厕工作。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健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各级爱卫会要加强对改厕工作的组织协调,把农村改厕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沼气建设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卫生计生、农业、环保、建设等部门项目资源,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地方政府要更多地承担责任,提高补助标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不断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积极培育改厕服务市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突出工作重点,加快建设农村公厕。要以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集贸市场、乡镇政府机关等公共场所,以及旅游景点、公路沿线等人口较集中区域为主,根据需要逐步推开。特别是中小学校、幼儿园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厕所问题,直接关系到儿童、青少年和广大患者的健康,要优先予以解决。
(三)强化分类指导,推进技术创新。坚持“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突出抓好新农村示范村、国道及主要公路沿线村庄的改厕工作,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强化应用技术研究,解决改厕技术瓶颈问题。加强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施工队伍和技术指导人员的业务水平,严把质量关,确保改厕工程质量。
(四)坚持建管并重,做好改厕后续管理。已经完成改厕的地区,要把工作重点由“建”转到“管”上,采取市场化等方式,及时对卫生厕所进行治理和维护,形成建、管、用并重的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大宣传倡导力度,注重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营造有利于改厕工作的良好氛围,将改厕工作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教育引导群众培养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科学使用和维护管理厕所,巩固和扩大农村改厕工作成果。
(五)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导考核。地方各级爱卫会要按照确定的工作任务,提出本地工作方案和进度安排,每年要定期向全国爱卫办上报工作计划和落实情况。全国爱卫办要根据各地年度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全面掌握工作进展,定期通报情况,对于改厕进度迟缓的省份,要重点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各地也要进行经常性的督导检查,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要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的,要及时督促整改,切实把改厕工作落实到位。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14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