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常见化验室生化检查详解
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
关联实验
全血细胞计数;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血小板粘附功能试验;血小板(血涂片)
关联问题
如果患者即将接受外科手术,关于血小板需要注意什么?
血小板生存期约8-10天。如果患者在手术前这段时间(8~10天)内服用任何阿斯匹林制剂,血小板功能可能会下降,导致过度出血。结果是手术可能被取消。
是否有血小板水平增高或降低的体征或症状是患者应该要注意的?
没有原因的瘀伤,没有明显损伤的鼻、口、或直肠的出血,月经过量或经期延长,或小伤口无法在合理的时间内止血,都可能提示血小板缺乏。
血小板计数的稳定性如何?
一天内血小板计数会有变化;正午时最高。在某些情况下,血小板可能发生聚集,导致计数假性减低。
采样原则
同红细胞计数。所用的稀释液有两类。一类不破坏红细胞,以柠檬酸钠甲醛液为代表,其优点是当血稀释100~200倍时,可同时做红细胞计数,缺点是血小板混杂在大量红细胞之间,计数时容易遗漏。在血小板显著减少的情况下这种方法更不适用。另一类稀释液能破坏红细胞,如尿素稀释液、草酸铵稀释液,由于红细胞完全被溶解,视野较清晰,计数方便,稀释倍数可低至20,误差范围较小,尤其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患者。缺点是如经验不足可能把红细胞碎片误认为血小板。我国目前多选用后一类稀释液。在不破坏红细胞的稀释中应考虑加入等渗剂、抗凝剂及固定防腐剂以保证红细胞等渗不易发生沉淀,有效地阻止血凝,很快将血小板固定,防止形态改变及污染等。而在破坏红细胞的稀释液中主要应加入溶血剂,并要求将红细胞破坏完全。
正常值描述
人工镜检法/仪器法:125-350 *10^9/L。(参考来源:2012年12月25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
疾病相关
败血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脾功能亢进; 溶血性贫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再生障碍性贫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摘要
(1)试管内加0.38ml稀释液。 (2)取血20μl,与上述稀释液混匀。 (3)静止3~5min,待红细胞完全溶解后再摇匀(指破坏红细胞的稀释液),然后取少量混悬液滴入计数板内。 (4)放置10~15min(如空气干燥应放入湿室)待血小板完全下沉后用高倍镜进行计数。 (5)计数方法与红细胞相同。 (6)计算:因血稀释仅20倍,故计数中央大方格内5个中方格的血小板数,其结果乘1000,即得每微升血液中血小板数。
说明
血小板数量减低可见于:1)生成障碍:造血功能损害,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等。2)破坏过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例如狼疮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其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攻击自身器官的抗体)会导致血小板的破坏。某些药物,例如对乙酰氨基酚、奎尼丁、磺胺类药物、地高辛、万古霉素、地西泮、硝酸甘油等,能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样,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被脾脏破坏或隔离,也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另外还有进行体外循环、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等。3)消耗增多:如DIC,另外肾功能衰竭时可出现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会导致血液循环中血小板减少。 4)分布异常:如脾大、肝硬化、Banti综合征,这些疾病血液中大部分的PLT潴留在脾脏内,导致循环血液中PLT减少。血小板数量减低也可见于革兰氏阴性菌脓毒血症患者。接受放、化疗的患者也可能存在血小板计数减少。近5%的孕妇在妊娠终末期可能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如果血小板水平低于2万/μ1,可能会发生自发性出血,有可能危及生命。血小板计数增加可见于:1)原发性增多:骨髓增殖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2)继发性增多: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急性大失血及溶血后和脾切除术后等,PLT反应性轻度增多或呈一过性增多。
结论有效原因
(1)血小板计数在1天内不同时间可相差6%~10%,表现为清晨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 (2)平原地区居民较低,高原地区较高;运动时偏高,休息后恢复;月经前降低,月经后升高。 (3)静脉血比手指血偏高。 (4)由于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因素较多,一次检验较难获得准确结果,应反复计数几次,再确定有无改变。 (5)有很多药物可导致血小板升高或降低,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使血小板升高;苯妥英钠、格鲁米特、保泰松、氯丙嗪、氯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洋地黄毒苷、磺胺类、螺内酯、可待因、他巴唑、利尿酸、氯苯那敏、链霉素、多西环素等能使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