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临床心电图学词库
心肌损伤
内容
指心肌因严重缺血而导致的更大程度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也是缺血型心电图改变的进一步发展或恶化。
心肌损伤反映了心肌因严重缺血而近于“坏死”前期的一种状态,冠状动脉供血改善后即可恢复正常。
心肌损伤时,ST向量指向损伤区,心电图表现为ST段偏移及形态改变。
(1)ST段偏移:损伤型ST段偏移的方向可分为两种形式,即ST段抬高及ST段下降。
心外膜下心肌损伤时,面向损伤区的导联ST段抬高(图B),心肌损伤程度越重ST段抬高越明显。
心内膜下心肌损伤时,面向心外膜面的导联ST段下降(图A)。
(2)ST段形态改变:ST段移位的形态可反映心肌损伤时ST段移位的发生过程或心肌梗死急性期ST段变化过程,这种ST段形态的改变,部分是取决于T波的改变。
常见ST段抬高的形态有挺直向上形、凹面向上形、弓背向上形及抛物线形,此外,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尚可见到矩形ST段抬高。
ST段挺直向上形,是心肌急性损伤缺血早期,ST段失去了正常的连接号“~”形态,变成一种不自然的僵直状态,ST段远端中段常常已开始离开基线上抬,而近端尚在基线,随心肌损伤加重,ST段上抬更为明显,远端上抬程度大于近端。
ST段凹面向上抬高,是挺直向上抬高的进一步发展,由于ST段中段仍然低于两端,故形成凹面向上形。
ST段弓背向上形抬高,是损伤型ST段抬高的最主要表现,也是常录得的图形,当ST段中段抬高等于或超过ST段近端与远端抬高的程度时,则ST段表现为弓背向上。
ST段呈抛物线形抬高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时,Q波已经形成,R波下降,R波与抬高的ST段融合起来或R波已消失,形成QS波,T波已经倒置,抬高的ST段架在QS波与倒置的T波之上,使弓背形上抬的ST段两端光滑下落,但ST段中段仍在较高的水平上,形成一种抛物线样。
另外,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还可见到矩形ST段抬高,其特点是ST段明显上抬,但ST段两端陡直从基线升起,此时R波尚未与ST段融合。
这种矩形ST段由于原来QRS波群形态呈RS型,其S波较深,由于ST段抬高,使S波减小或消失,但R波仍独立存在,因此ST段呈矩形。
损伤型ST段抬高代表心肌损伤性缺血的心电图表现,而且ST段抬高有定位价值,对诊断急性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死至关重要。
ST段抬高的发生机理主要是*损伤电流和*除极波受阻。
心肌损伤若表现为ST下降时,下降的ST段多为凹面向上,但也可呈水平型下降。
心肌损伤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心肌缺血以及心肌坏死同时出现。
主要发生在左心室的心外膜下或心内膜下区域,其定位原则是根据向着损伤面的ST向量来确定的。
从理论上讲,可以发生下列不同部位的心肌损伤:即*前壁心外膜下损伤、*前壁心内膜下损伤、*后壁心外膜下损伤、*后壁心内膜下损伤、*下壁心外膜下损伤及*下壁心内膜下损伤。
心肌损伤时ST向量的改变 A.心内膜下心肌损伤;B.心外膜下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