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临床心电图学词库
心房颤动
内容
亦称“心房纤颤”,简称“房颤”。
系一种与心房扑动在发生机理上密切相关的主动性快速性房性异位心律。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早搏而居第三位。
房颤多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一部分房颤病例可见于正常心脏,称为*特发性心房颤动。
房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发作时间的长短、心肌病变的程度、病人的耐受情况等。
左房扩大和房性早搏是房颤的常见诱因。
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持久性房颤,可严重影响心脏的排血功能(排血量较窦性时减低15%~40%)而致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并发房内附壁血栓而出现动脉栓塞现象,甚至可因房颤波(f波)快速前向传导而诱发室颤。
在电生理上,房颤是由于心房各部的传导性和不应期失去了同步性所致。
可分为阵发性或持久性。
其发生原理有各种学说,其中以环行运动学说、异位起搏点学说、心房内多处微折返学说较为流行。
心电图特征:(1)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的,大小、形态、间隔均不相等的*f波,其频率350~600次/min,f波间无等电位线。
(2)QRS波群为室上性,心室率大多为120~180次/mini,节律绝对不规则。
(3)常伴有干扰性房室传导障碍(包括隐匿性传导)和室内差异性传导等。
房颤可根据颤动波的粗细、室率快慢和发作持续时间的久暂等进行分型。
分型有助于鉴别病因、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对各例房颤宜尽可能根据下列三方面同时分型:(1)根据房颤波的粗细分成*粗波型房颤和*细波型房颤;(2)根据心室率的快慢分为*较慢型房颤、*快速型房颤和*极速型房颤;(3)根据发作持续时间的不同分为*阵发性房颤和*持久型房颤。
临床上房颤起初往往是阵发性的,以后成为持续性。
这可能是由于引起房颤的疾病加重,也可能是由于房颤本身引起心肌电生理变化而使房颤持久。
关于后者,近年有人提出“房颤引起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 begets atrial fibrillation)的假设。
这些作者在山羊中诱发房颤,随着诱发房颤持续的时间延长,心房肌的不应期缩短,不应期愈短,则房颤更易持续。
不应期的缩短与引起心房细胞复极的离子通道组成变化有关,这种变化也有称之为由于房颤引起的电重构(electrical remodeling)。
罕见的情况是,在电生理检查中可见心房颤动发生于心房的一侧,而另一侧心房为窦性心律或房性并行心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