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西医常见病简介诊断治疗鉴别
动脉硬化闭塞症
常见名称
闭塞性动脉硬化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
英文名称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定义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ASO)是一种全身性疾患,发生在大、中动脉,涉及腹主动脉及其远侧的主干动脉时,引起下肢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45岁以上,发生率有增高趋势。往往与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性疾病同时存在。
诊治
控制易患因素、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改善症状。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应考虑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主要目的为降低血脂,改善高凝状态,扩张血管与促进侧支循环。
方法:控制体重、一禁烟,适量锻炼。应用抗血小板聚集及扩张血管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嚓达莫(潘生丁)、前列腺素El、妥拉苏林等。高压氧仓治疗可提高血氧量和肢体的血氧弥散,改善组织的缺氧状况。出现继发血栓形成时,可先行溶栓治疗,待进一步检查后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目的在于通过手术或血管腔内治疗方法,重建动脉通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可经皮穿刺插人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段,以适当压力使球囊膨胀,扩大病变管腔,恢复血流。结合支架的应用,可以提高远期通畅率。主要用于骼动脉的短段狭窄,目前也用于治疗股动脉及其远侧动脉单个或多处狭窄,部分病例可取得挽救肢体的近期效果。
内膜剥脱术:剥除病变段动脉增厚的内膜、粥样斑块及继发血栓,主要适用于短段的主一骼动脉闭塞病变者。
旁路转流术: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于闭塞段近、远端之间作搭桥转流。主一骼动脉闭塞,可采用主一骼或股动脉旁路术。对全身情况不良者,则可采用较为安全的解剖外旁路术,如腋一股动脉旁路术。如果患侧骼动脉闭塞,对侧骼动脉通畅时,可作双侧股动脉旁路术。股一胭动脉闭塞者,可用自体大隐静脉或人工血管作股一胭(胫)动脉旁路术,远端吻合口可以作在膝上胭动脉、膝下胭动脉或胫动脉,或在躁部胫后动脉,应根据动脉造影提供的依据作出选择。施行旁路转流术时,应具备通畅的动脉流人道和流出道,吻合口应有适当口径,尽可能远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局限的粥样硬化斑块,可先行内膜剥脱术,为完成吻合创造条件。
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先施行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如阻滞后皮肤温度升高超过1--2℃者,提示痉挛因素超过闭塞因素,可考虑施行同侧2, 3, 4腰交感神经节和神经链切除术,解除血管痉挛和促进侧支循环形成。近期效果尚称满意,适用于早期病例,或作为旁路转流术的辅助手术。
动脉广泛性闭塞,不适宜作旁路转流术时,可试用以下术式:
大网膜移植术:利用带血管蒂大网膜,或整片取下大网膜后裁剪延长,将胃网膜右动、静脉分别与股动脉和大隐静脉作吻合,经皮下隧道拉至小腿与深筋膜固定,借建立侧支循环为缺血组织提供血运。
分期动、静脉转流术:原理是首先在患肢建立人为的动一静脉屡,意欲利用静脉途径逆向灌注,来为严重缺血肢体提供动脉血;4-v6个月后,再次手术结扎痊近侧静脉。目前虽有文献报告称已取得不同程度成功,但经静脉逆向灌注的血流能否达到组织营养交换等基础问题,有待进一步阐明;而且静脉高压及回心血流量增加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应慎重考虑后方可试用本法。
创面处理干性坏疽创面,应予消毒包扎,预防继发感染。感染创面可作湿敷处理。组织坏死已有明确界限者,或严重感染引起毒血症的,需作截肢(趾、指)术。合理选用抗生素。
诊断
诊断与分期年龄>45岁,出现肢体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均应考虑本病。结合前述检查的阳性结果,尤其是大、中动脉为主的狭窄或闭塞,诊断即可确立。病情严重程度,可按Fontaine法分为四期。
I期:患肢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麻木、发凉自觉症状,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较低,色泽较苍白,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踝/肱指数<0.9。但是,患肢已有局限性动脉狭窄病变。
II期:以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跋行为主要症状。根据最大间歇性跋行距离分为:II a>200 m;II b<200 m。患肢皮温降低、苍白更明显,可伴有皮肤干燥、脱屑、趾(指)甲变形、小腿肌萎缩。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范围较I期严重,肢体依靠侧支代偿而保持存活。
III期:以静息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且为持续性,夜间更甚,迫使病人屈膝护足而坐,或辗转不安,或借助肢体下垂以求减轻疼痛。除B期所有症状加重外,趾(指)腹色泽暗红,可伴有肢体远侧浮肿。动脉已有广泛、严重的狭窄,侧支循环已不能代偿静息时的血供,组织Wirm坏死。
IV期:症状继续加重,患肢除静息痛外,出现趾(指)端发黑、干瘪,坏疽或缺血性溃疡。如果继发感染,干性坏疽转为湿性坏疽,出现发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病变动脉完全闭塞,跺/肪指数<0.4。侧支循环所提供的血流,已不能维持组织存活。
鉴别
本病除了需排除非血管疾病如腰椎管狭窄、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炎及下肢骨关节疾病等引起的下肢疼痛或跋行外,尚应与下列动脉疾病作鉴别: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见于青壮年,主要累及肢体中、小动脉的节段性闭塞,往往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不常伴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与糖尿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青年女性,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起始部位,活动期常见红细胞沉降率增高及免疫检测异常。
糖尿病足:与糖尿病及其多脏器血管并发症同时存在为特点,除了因糖尿病动脉硬化引起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外,由感觉神经病变引起肢体疼痛、冷热及振动感觉异常或丧失,运动神经病变引起足部肌无力、萎缩及足畸形,交感神经病变引起足部皮肤潮红、皮温升高与灼热痛。感染后引起糖尿病足溃疡或坏疽,多见于趾腹、足跟及足的负重部位,溃疡常向深部组织(肌腿、骨骼)潜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