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西医常见病简介诊断治疗鉴别
腕管综合征
常见名称
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
鼠标手
腕管狭窄症
迟发性正中神经瘫痪
腕管狭窄性腱鞘炎
腕管正中神经损伤综合征
正中神经挤压综合征
正中神经压迫综合征
英文名称
Carpal Tunnel Syndrome
定义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周围神经卡压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产生的手指麻木、刺痛或鱼际肌麻痹的一组综合征。最早有关腕管综合征的文献报道是1S53年佩吉特首先描写的腕部外伤后正中神经受压病例。1854年,JamesPaget报道了1例因Colles骨折引起正中神经受压的病例,描述了腕管综合征的表现。1880年纽约Putman报告数例间歇出现手指异常感觉的患者,认为是血管运动功能异常之故。1913年,Maris和Foix对大鱼际肌萎缩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掌侧腕横韧带(transverseIigmenNTU近端有神经瘤形成,指出正中神经受压是本病的原因,从而首次提出切断腕横韧带以松解正中神经的建议。1933年,James和Learmonth进行了1例正中神经减压术,收到满意的效果。至1938年,Moersli正式将腕管正中神经卡压命名为”腕管综合征”。1910年Hunt认为本病是职业原因导致正中神经鱼际分支的神经炎,曾采用直流电治疗未奏效。1950年以来,Phalen、Spinner和Evermann等对本综合征的病因、诊断、治疗进行了更全面的报道。1989年,Bnum乂提出了动力性腕管综合征(dynamic carpal tunnel syndrome,DCTS)的概念。
诊治
非手术治疗 可采用夹板、石裔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或局部封闭治疗。服用消炎止痛药,如吲哚美辛、芬必得、双氣灭痛等,亦可采用局部理疗、按摩、中药熏洗等方法,对症状轻、病程短者常可奏效。
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已有大鱼际肌萎缩,或怀疑腕管内有新生物压迫,或腕部骨折脱位,可行常规腕管减压术,手术成败关键是彻底切除腕横韧带,达到充分减压目的。对骨折脱位或占位性病变做相应处理亦是手术的关键。1924年Galloway和Mackinon为一腕部外伤后诊断为正中神经炎和灼性神经痛患者作正中神经探查,症状未见好转。1927年Meyerding为一陈旧性月骨脱位伴桡侧手指麻木病例经掌侧进路做月骨切除术,术后症状消失。1930年Learmonth为一位腕部关节炎患者做了减压手术。1946年Garmon与Love报告38例迟发性正中神经瘫痪,其中9例做了腕横韧带切开术,Brain等1947年报告8例诊断为正中神经受压病例经腕管切开减压后全部治愈。1966年Phalen统计了17年来439例654手的诊治经验。1975年开始采用腕管内激素注射疗法。1989年Chow和Oktusu首先报道采用内镜腕管松解术,随之在美国、日本广泛开展,并取得理想效果。与常规手术相比,利用USEsystem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有以下特点:
内镜是从腕管内部直接切断腕横韧带,解除对正 中神经的压迫;
创伤小,几乎没有手术瘢痕:
手术时间短,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
出血不多,不必用气囊止血带,对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较为适用;
术后I周可以让患者自由活动,尽快恢复日常工作。
1991年,Resmick对该技术进行了改良,采用钩状小刀内由远端向近端将腕横韧带钩断。腕管手术的并发症也应引起注意,常有:
腕横韧带松解不全,症状复发;
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正中神经分支受伤;
肥大性瘢痕;
血肿;
屈指肌腱粘连,限制活动
故手术应细致操作。术后处理得当及良好的康复活动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诊断
依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必要的影像资料大都能作出正确诊断。物理检查包括两点辨别觉、屈腕试验(Phalen试验)、腕部叩击试验(Tinel征)等,肌电图检查提示腕部以下正中神经感觉和运动传导减慢,拇短展肌力下降。另外需与颈椎病、旋前圆肌综合征、脊髓肿瘤和多发性神经炎等加以鉴别。
鉴别
本病主要与各种原因所致腕上正中神经慢性损害鉴别,其中常见者为颈椎病的神经根型。此时应注意腕管综合征的体征在腕以远,而颈椎病的神经根损害除手指外,尚有前臂屈肌运动障碍,屈腕试验及腕部Tinel征均阴性。电生理检查两者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