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西医常见病简介诊断治疗鉴别
脑脊液鼻漏
英文名称
Cerebrospinal Fluid Rhinorrhea
定义
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或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称之为脑脊液鼻漏( cerebrospinal thinorrhea)。
诊治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大都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而愈。这些措施包括降低颅压和预防感染。如取头高卧位,限制饮水量和食盐摄入量,避免用力咳嗽和擤鼻,预防便秘。鼻内药物腐蚀疗法适用于瘘孔位于筛骨筛板且流量较少者,其方法是用20%硝酸银涂擦瘘孔边缘的黏膜,造成创面以促使愈合。
脑脊液漏长期不愈,将导致细菌性脑膜炎发作。故对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行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脑脊液鼻漏伴有气脑(颅腔积气)、脑组织脱出、颅内异物;
由于肿瘤引起的脑脊液鼻漏;
合并反复发作的化脓性脑膜炎。
手术方法
分颅内法与颅外法。颅内法系由神经外科行开颅术修补瘘孔。颅外法又可分鼻内法和鼻外法。
鼻内法修补瘘孔
适用于蝶筛顶的瘘孔修补。
鼻中隔黏膜瓣法 利用同侧鼻中隔黏膜瓣翻转覆盖瘘孔,抗生素油纱条压迫固定;
游离阔筋膜修补法 适用于蝶鞍内肿瘤经蝶窦切除术后发生者,将阔筋膜、肌肉直接放置于鞍底瘘孔处,局部压迫2周;
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法
原则:精确定位、制备移植床、采用“三明治”法由内向外依次放置肌肉、筋膜、骨或软骨以及游离或带蒂的骨膜瓣或软骨膜瓣。对缺损直径小于1.0cm者,通常无需做骨支撑。可将修复材料当作一“活塞”插入缺损部位,然后借助颅内压自然的压迫作用以及人为的向下牵拉的力量,将该活塞嵌顿于缺损部位,称之为脑脊液鼻漏修复中的浴缸塞技术(bath-plug technique)。
鼻外法修补瘘孔
其优点是手术野大,可结合鼻内法进行。
额窦脑脊液鼻漏修补法:做眉弓切口或冠状切口,暴露额窦后壁,定位瘘孔,去除瘘孔周围黏膜,并扩大瘘孔处的额窦后壁骨质,暴露硬脑膜,缝合硬脑膜裂口。额窦内需适当固定;
筛窦脑脊液鼻漏修补法:筛顶处脑脊液鼻漏较多见。做鼻眶切口,完成鼻外筛窦开放术,暴露筛顶,将中鼻甲或鼻中隔黏膜翻转覆盖于瘘孔处,加压固定;
蝶窦脑脊液鼻漏修补法:经鼻中隔途径进入蝶窦,用肌肉填塞瘘孔,阔筋膜加固。
诊断
缺定是否为脑脊液鼻漏:外伤时血性液体自鼻腔流出,痕迹的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或鼻孔流出的无色液体干燥后成不结痂状,在低头用力、压迫颈静脉等情况下流量增加,均应考虑脑脊液鼻漏可能。最后确诊依靠葡萄糖定量分析,其含量需在1.7mmol/L(30mg)以上。
瘘孔定位:首先根据临床表现,判断大致的位置,如鼻孔流出的液体随头位变动而改变,则提示从鼻窦,特别是从蝶窦而来;伴单侧嗅觉丧失,提示瘘孔在筛板处;单侧视力障碍,提示瘘孔在鞍结节,蝶窦或后组筛窦;眶上神经分布区感觉消失,提示瘘孔在额窦后壁;三叉神经上颌支分布区感觉消失,提示瘘孔在颅中窝。其次,进行准确的瘘孔定位。脑脊液瘘孔定位的方法较多,如鼻内镜法、粉剂冲刷法(利用脑脊液冲刷鼻腔内事先喷好的粉剂寻找瘘孔)、X线片(显示骨折线和蝶窦内液平面)、椎管内注药法(经腰椎穿刺注入着色剂,观察鼻腔内不同部位棉片着染的情况)、CT脑池造影法(经腰椎穿刺注入造影剂,做蝶鞍至额窦前壁的CT冠状及眶耳CT轴位薄层)等。比较准确而无害者首推鼻内镜法。即鼻内镜经前鼻孔插入,按顶前部、后部、蝶筛隐窝、中鼻道、咽鼓管咽口5个部位仔细观察。检查每个部位时,可压迫双侧颈内静脉,使颅压增高,以察看脑脊液从何处流人鼻腔。例如脑脊液来自鼻顶者,瘘孔在筛骨筛板;来自中鼻道者,瘘孔在额窦;来自蝶筛隐窝者瘘孔在蝶窦;来自咽鼓管者,瘘孔在鼓室或乳突。
鉴别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发作时可出现流清水样涕症状,应与本病鉴别。但变应性鼻炎同时伴有连续喷嚏、鼻痒、鼻塞症状,并且具有明确的致敏原。分泌物生化检查可鉴别。
鼻窦黏膜下囊肿:
鼻窦黏膜下囊肿以上颌窦最为多见,囊肿破裂时可流出黄色清凉液体,单侧,应予以鉴别。可行影像学检查和生化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