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西医常见病简介诊断治疗鉴别
隐孢子虫病
定义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寄生于人体消化道,当出现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时,称为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20世纪80年代初,当发现它是引起HIV感染者腹泻的一个相对常见的病因后,隐孢子虫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类病原体。这种病原体可感染消化道或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引起腹泻、胆道或呼吸道疾病。
诊治
目前尚无切实可靠的治疗方法。恢复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宿主的免疫状态。
免疫功能正常者
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患者除非症状持续时间长,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仅需补液对症处理。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患者应进行抗寄生虫微生物治疗,硝唑尼特(nitazoxanide)是1~11岁儿童的首选药物。
免疫功能低下者
对HIV感染者而言,最重要的治疗就是进行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实行免疫重建。CD4细胞计数>100/mm3的患者症状一般可获完全缓解。症状严重时,可考虑应用止泻药、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维持电解质平衡也是重要治疗措施。当支持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推荐使用口服抗微生物药物,如硝唑尼特,或巴龙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剂量为硝唑尼特1000mg,2次/d,巴龙霉素1000mg,2次/d,阿奇霉素600mg/d,疗程2周,可根据病情延长至8周。关于HIV感染患者的临床实验中,硝唑尼特的疗效报道并不一致。巴龙霉素、磺胺或甲硝唑等对暂时缓解症状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容易反复。其他药物,如螺旋霉素、克拉霉素和高效价牛初乳(HBC),应用后仅获得短暂的益处,并无持续的抗寄生虫作用。
诊断
隐孢子虫病诊断主要是依靠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确诊需要在粪便或其他标本中发现卵囊。改良耐酸染色法为首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只限于部分有条件的实验室。
鉴别
隐孢子虫病出现肠道症状时,应注意和其他常见的肠道病原体相鉴别,包括痢疾杆菌、致病性沙门菌、弯曲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等。此外,还应考虑一些较少见的病原体,特别是巨细胞病毒,鸟分枝杆菌、微孢子虫和圆孢子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