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菌痢
一般治疗
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毒血症状重者必须卧床休息。饮食以流食为主,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抗菌治疗
轻型菌痢患者在充分休息 对症处理和医学观察的条件下可不用抗菌药物;严重病例如出血性腹泻等则需应用抗生素,因其既可缩短病程,又可减少带菌时间。但近年来志贺菌对各种药物及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长,并呈多重耐药性,因此,对于菌痢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当地流行菌株药敏试验或大便培养的结果进行选择,避免无针对性地滥用,在一定地区内注意轮换用药。抗生素治疗的疗程一般为3~5天。
常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副作用小,耐药菌株相对较少,可作为首选药物。首选环丙沙星,其他喹诺酮类,如左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也可酌情选用,不能口服者尚可静脉滴注。因动物试验显示本类药可影响骨骺发育,故有学者认为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如非必要不宜使用,而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对儿童关节破坏的风险性非常小,而其风险与治疗价值相比,更是微乎其微。
其他:
匹美西林(pivmecillinam)和头孢曲松(ceftriaxone)可应用于任何年龄组,同时对多重耐药菌株有效。阿奇霉素(azithrornycin)也可用于成人患者治疗。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菌痢抗菌治疗方案见表5-3。二线用药只有在志贺菌菌株对环丙沙星耐药时才考虑应用。给予有效抗菌治疗48小时内许多症状会得到改善,包括便次减少,便血、发热症状减轻,食欲好转。48小时无以上改善,则提示可能对此抗生素耐药。
小檗碱(黄连素):
因其有减少肠道分泌的作用,故在使用抗生素时可同时使用,每次0.1~0.3g,每日3次/天,7天为一疗程。3.对症治疗:只要有水和电解质丢失,无论有无脱水表现,均应口服补液(ORS),补液量为丢失量加上生理需要量。只有对严重脱水者,才可考虑先静脉补液,然后尽快改为口服补液。高热可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适当使用退热药;毒血症状严重者,在强有力抗菌治疗基础上,可以给予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表5-3 抗生素治疗菌痢一览表
抗生素名称 |
儿 童 |
成 人 |
用法及用量 |
一线用药 环丙沙星 |
每次15mg/kg |
每次500mg |
每日2次,疗程3天,口服给药 |
二线用药 匹美西林 |
每次20mg/kg |
每次400mg |
每日4次,疗程5天,口服给药 |
头孢曲松 |
每次50~100mg/kg |
每次50~100mg/kg |
每日1次肌注,疗程2~5天 |
阿奇霉素 |
每次6~20mg/kg |
每次1~1.5g |
每日1次,疗程1~5天,口服给药 |
中毒性菌痢
应采取综合急救措施,力争早期治疗。
对症治疗
降温止惊:高热可引起惊厥而加重脑缺氧及脑水肿,故应积极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日寸给予退热药,将体温降至38.5℃以下;高热伴烦躁、惊厥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予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2mg/kg肌注;反复惊厥者可用地西泮、苯巴比妥钠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肠。
休克型:
迅速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快速给予葡萄糖盐水、5%碳酸氢钠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液体,补液量及成分视脱水情况而定,休克好转后则继续静脉输液维持;
改善微循环障碍:本病主要为低排高阻型休克,可予抗胆碱类药物如山莨菪碱(654-2)成人每次20~60mg、儿童0.5,2mg/kg,每5~15分钟静脉注射一次,直至面色红润、肢体转暖、尿量增多及血压回升,即可减量渐停。如经上述治疗效果不佳,可改用酚妥拉明、多巴胺或间羟胺等,以改善重要脏器血流灌注;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主要是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
其他: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早期DIC表现者可给予肝素抗凝等治疗。
脑型:可给予20%甘露醇每次1~2g/kg快速静脉滴注,每4~6小时注射一次,以减轻脑水肿。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脑部微循环,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改善病情。防治呼吸衰竭需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如出现呼吸衰竭可使用洛贝林(lobeline)等药物,必要时可应用人工呼吸机。
抗菌治疗
药物选择基本与急性菌痢相同,但应先采用静脉给药,可采用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剂量和疗程同急性菌痢。
慢性菌痢
由于慢性菌痢病因复杂,可采用全身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治疗
注意生活规律,进食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可能并存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或肠道寄生虫病。
病原治疗
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选用有效抗菌药物,通常联用2种不同类型药物,疗程需适当延长,必要时可予多个疗程治疗。也可药物保留灌肠,选用0.3%小檗碱(黄连素)液、5%大蒜素液或2%磺胺嘧啶银悬液等灌肠液1种,每次100-1200ml,每晚一次,10~14天为一疗程,灌肠液中添加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提高疗效。
对症治疗
有肠道功能紊乱者可采用镇静或解痉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后,菌群失调引起的慢性腹泻可予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菌和益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