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棘球蚴病
疾病名称
肝棘球蚴病
常见名称
肝包虫病
英文名称
Hepatic Echinococcosis
定义
肝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 of the liver)又称肝包虫病(hydatid disease of the liv-er),系绦虫的蝴或包囊感染所致。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granulosus)寄生在狗体内,是终宿主,人、羊和牛是中间宿主。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诊治

手术治疗为首选。手术原则: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为了防止术中因囊肿破裂,大量囊液溢入腹腔而引发过敏性休克,有建议术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未被普遍采用。为了防止破裂,发生过敏反应和播散种植,推荐用染蓝黑的深色纱布垫(易于辨认外溢的囊内容)将囊肿与腹腔隔开。封闭法尽量抽吸囊液,囊内注入3000的高渗盐水灌洗(等待5分钟,反复2-3次)以杀死头节,切开外囊壁,摘除内囊。

传统的内囊摘除术操作简单、安全、便于开展。在摘除内囊过程中,可能出现包虫头节外溢或残留,术后复发率为4.5--20.2%,残腔并发症也较高。故摘除内囊后要用3%过氧化氢液擦抹外囊壁。当外囊壁坚韧,残腔不易塌陷,且与大胆管相通时,可行外囊空肠Roux-en-Y吻合术。
包虫囊肿合并感染,子囊和头节均死亡,可切开外囊壁,清除腔内污物,尽可能缩小残腔,置闭式引流,配合抗感染治疗。
肝部分切除或肝叶切除术,适用于囊壁钙化,内囊不易摘除,或局限于一叶的多个囊肿,或囊腔引流后残腔难以闭合者。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难以达到治愈的效果,适用于有广泛播散和手术危险性大的患者。可用阿苯达哩(albendazole),较易吸收,囊内浓度可达到血浆水平。用药6-24个月,约30%的囊壁消失,30--50%囊肿变小,但有20--40%治疗前后无变化。
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射25%的酒精,重新抽吸,也可获得良好疗效。这一方法不适用于囊肿和胆管相通的患者,因为囊内压力下降会使胆管屡口闭合困难。切记勿注射福尔马林,否则可以引起硬化性胆管炎。也有报道经腹腔镜穿刺引流而获得良好疗效者。
   
由泡状棘球绦虫引起的肝泡球拗病,少见,狐狸是终宿主。幼虫的生长导致肝坏死和肉芽肿反应,其生物学行为酷似局部的恶性肿瘤,常累及胆管、肝静脉、下腔静脉和幅肌。手术切除病变可获治愈。阿苯达哩治疗有效,却不能根治。如病变范围广,手术不能完全切除,后果恶劣,则肝移植应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诊断
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