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西医常见病简介诊断治疗鉴别
蜱传脑炎
常见名称
森林脑炎
东方蜱传脑炎
俄国春夏季脑炎
双波脑膜脑炎
远东脑炎
英文名称
Tick-Borne Encephalitis
定义
森林脑炎(forest encephalitis)是由黄病毒属中蜱传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蜱为其传播媒介。临床上以突起高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瘫痪为主要特征,常有后遗症,病死率较高。本病是森林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于我国东北,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及朝鲜北部林区,多发生于春夏季。又称蜱传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俄国春夏季脑炎(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东方蜱传脑炎(encephalitis acarina orientalis)等。
诊治
患者应早期隔离休息。补充液体及营养,加强护理等方面与乙型脑炎相同。
对症治疗 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处理,可参阅乙脑的治疗,其中高热的处理可采用空调室内降温的方法,或输入低温液体的方法降温。对于上升型森林脑炎,出现周围性呼吸麻痹,如能及时施行气管切开和使用呼吸器,部分患者治后呼吸肌功能可能恢复,患者能获得生存。而对混合型患者,尤以脑膜脑炎型加脑干型所致的中枢性呼吸衰竭,气管切开后虽能延长患者生命,但严重的病灶性延髓损害难以恢复,预后很差。有报告早期短程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脱水剂,及时降低颅内压,对脑膜炎型所致反复惊厥,脑水肿,呼吸衰竭有着明显疗效,可使病死率降低。但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病毒无抑制作用而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影响,使用时应权衡利弊。
病原治疗 国外有报告干扰素及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poly I∶C)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满意疗效,但临床上还待进一步观察。
国外试用核酸酶制剂,包括核糖核酸酶和去氧核糖酸酶,据称能对病毒的核酸合成起选择性破坏作用,干扰病毒的复制而不损害机体细胞。用法:先做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用0.05%普鲁卡因溶解核酸酶制剂,成人30mg/次,肌内注射,每4~5小时1次,4~6天为一疗程。
近年来国内报告早期应用利巴韦林,0.6g,2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3~4周,疗效较好。
免疫疗法 曾发现森林脑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低于正常人,其细胞免疫功能的高低与临床表现和转归有一定相关性,可选用免疫促进剂,如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转移因子等治疗。
病初3天内可用恢复期患者或林区居住多年工作人员血清治疗,一般20~40ml/d,肌内注射,用至体温降至38℃以下停用,有一定疗效。
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6~9ml/d,肌内注射,据报道疗效甚好。
并发症及后遗症处理 并发支气管肺炎者应用抗生素治疗。
诊断
诊断依据流行季节(春秋季5~7月)在疫区曾有蜱叮咬病史,或饮生奶史。临床表现有高热、头痛、恶心、呕吐、颈肌瘫痪;白细胞升高,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及蛋白质轻度增加;血清学检测补体结合、血凝抑制、ELISA试验阳性,或RT-PCR检查阳性。
鉴别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发病年龄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发病地区主要在温带及亚热带,临床表现急性期以肌张力升高、强直性痉挛多见,一般不出现弛缓型瘫痪和肌肉萎缩。
脊髓灰质炎 多见于幼儿,一般是肢体弛缓性瘫痪,而颈肌、肩胛肌瘫痪使头下垂者少见,鲜有意识障碍。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亦可出现肌肉弛缓性瘫痪,但一般呈对称性,且常伴有感觉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