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西医常见病简介诊断治疗鉴别
子宫内膜异位症
定义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endornetriosis,EMT),简称内异症。内膜细胞本该生长在子宫腔内,但由于子宫腔通过输卵管与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内膜细胞可经由输卵管进入盆腔异位生长。目前对此病发病的机理有多种说法,其中被普遍认可的是子宫内膜种植学说。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诊治
治疗内异症的根本目的是“缩减和去除病灶,减轻和控制疼痛,治疗和促进生育,预防和减少复发”。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加以选择,强调治疗个体化。症状轻或无症状的轻微病变选用期待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先行药物治疗,重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年轻无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可行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并辅以性激素治疗;症状及病变均严重的无生育要求者考虑行根治性手术。
期待治疗
对患者定期随访,并对症处理病变引起的轻微经期腹痛,可给予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等)。希望生育者应尽早行不孕的各项检查如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输卵管通畅试验,特别是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检查,或镜下对轻微病灶进行处理,解除输卵管粘连扭曲,促使其尽早受孕。一旦妊娠,异位内膜病灶坏死萎缩,分娩后症状缓解并有望治愈。
药物治疗
包括抑制疼痛的对症治疗、抑制雌激素合成使异位内膜萎缩、阻断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刺激和出血周期为目的的性激素抑制治疗,适用于有慢性盆腔痛、经期痛经症状明显.有生育要求及无卵巢囊肿形成患者。采用使患者假孕或假绝经性激素的疗法已成为临床治疗内异症的常用方法。但对较大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特别是卵巢包块性质未明者,不宜用药物治疗。
口服避孕药:是最早用于治疗内异症的激素类药物,其目的是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并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和异位内膜,导致内膜萎缩和经量减少。长期连续服用避孕药造成类似妊娠的人工闭经,称假孕疗法。目前临床上常用低剂量高效孕激素和炔雌醇复合制剂,用法为每日1片,连续用6~9月,此法适用于轻度内异症患者。
孕激素:单用人工合成高效孕激素,通过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造成无周期性的低雌激素状态,并与内源性雌激素共同作用,造成高孕激素性闭经和内膜蜕膜化,形成假孕。各种制剂疗效相近且费用较低。所用剂量为避孕剂量的3~4倍,连续应用6个月,如甲羟孕酮(rnedroxyprogesterone)30mg/d,副反应有恶心、轻度抑郁、钠水潴留、体重增加及阴道不规则点滴出血等。患者在停药数月后痛经缓解,月经恢复。
孕激素受体水平拮抗剂:米非司酮(rnifepristone)有较强的抗孕激素作用,每日口服25~lOOmg,造成闭经使病灶萎缩。副反应轻,无雌激素样影响,亦无骨质丢失危险,长期疗效有待证实。
孕三烯酮( gestrinone):为19-去甲睾酮甾体类药物,有抗孕激素、中度抗雌激素和抗性腺效应,能增如游离睾酮含量,减少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抑制FSH、LⅡ峰值并减少LH均值,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内膜萎缩、吸收,也是一种假绝经疗法。该药在血浆中半衰期长达28小时,每周仅需用药两次,每次2.5mg,于月经第一日开始服药,6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后50%~100%患者发生闭经,症状缓解率达95%以上。孕三烯酮与达那唑相比,疗效相近,但副反应较低,对肝功能影响较小且可逆,很少因转氨酶过高而中途停药,且用药量少、方便。孕妇忌服。
达那唑(danazol):为合成的17α-乙炔睾酮衍牛物。抑制FSH、LH峰;抑制卵巢甾体激素生成并增加雌、孕激素代谢;直接与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结合抑制内膜细胞增生,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出现闭经。因FSH、LH呈低水平,又称假绝经疗法。适用于轻度及中度内异症痛经明显的患者。用法:月经第1日开始口服200mg,每日2~3次,持续用药6个月。若痛经不缓解或未闭经,可加至每日4次。疗程结束后约90%症状消失。停药后4~6周恢复月经及排卵。副反应有恶心、头痛、潮热,乳房缩小、体重增加、性欲减退、多毛、痤疮、皮脂增加、肌痛性痉挛等。 -般能耐受。药物主要茌肝脏代谢,已有肝功能损害不宜使用,也不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妊娠禁用。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为人工合成的十肽类化合物,其作用与体内GnRH相同,能促进垂体LH和FSH释放,其活性较天然GnRH高百倍。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导致卵巢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出现暂时性闭经,此疗法又称药物性卵巢切除。我国目前常用的GnRH-a类药物有:亮丙瑞林3.75mg,月经第1日皮下注射后,每隔28日注射一次,共3~6次;戈舍瑞林3.6rng,用法同前。一般用药后第2个月开始闭经,可使痛经缓解,停药后在短期内排卵可恢复。副反应主要有潮热、阴道干燥、性欲减退和骨质丢失等绝经症状,停药后多可消失。但骨质丢失需要一年才能逐渐恢复正常。
手术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局部病变加剧或生育功能未恢复者;较大的卵巢内膜异位囊肿且迫切希望生育者。腹腔镜手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认为以腹腔镜确诊、手术十药物为内异症的金标准治疗。手术方式有: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切净或破坏所有可见的异位内膜病灶,但保留子宫、一侧或双侧卵巢,至少保留部分卵巢组织。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年轻和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术后复发率约40%。
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切除盆腔内病灶及子宫,保留至少一侧或部分卵巢。适用于Ⅲ、Ⅳ期患者、症状明显且无生育要求的45岁以下患者。术后复发率约5%。
根治性手术:将子宫、双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异位内膜病灶予以切除和清除,适用于4 5岁以上重症患者。术后不用雌激素补充治疗者,几乎不复发。双侧卵巢切除后,即使盆腔内残留部分异位内膜病灶,也能逐渐自行萎缩退化直至消失。
手术与药物联合治疗
手术治疗前给予3~6个月的药物治疗使异位病灶缩小、软化,有利于缩小手术范围和手术操作。对手术不彻底或术后疼痛不缓解者,术后给予6个月的药物治疗推迟复发。
不孕的治疗
药物治疗对改善生育状况帮助不大。腹腔镜手术能提高术后妊娠率,治疗效果取决于病变程度。希望妊娠者术后不宜应用药物巩固治疗,应行促排卵治疗,争取尽早治疗。手术后2年内未妊娠者再妊娠机会甚微。
诊断
育龄女性有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或慢性盆腔痛,盆腔检查扪及与子宫相连的囊性包块或盆腔内有触痛性结节,即可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但临床上还需借助下列辅助检查,腹腔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才能确诊和确定分期。
鉴别
对于该病的诊断,一般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能比较容易做出诊断,但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卵巢恶性肿瘤: 患者一般情况差,病情发展快,常常伴有持续性腹痛、腹胀。妇科检查时可扪及盆腔包块,若肿瘤压迫盆底神经或肿瘤组织坏死出血,可出现下腹及腰骶部胀痛,同时伴有腹水。B超检查显示肿瘤为实性或混合性,形态不规则。
盆腔炎性包块: 附件炎性包块多由炎症或者结核病引起,仔细询问病史,患者多有急性盆腔感染和反复发作史或者结核病史。患者不仅经期疼痛,而且平时也伴有腹部隐痛,同时伴有发热,经抗炎或抗结核治疗有效。妇科检查时可于一侧或双侧附件区扪及不活动、界线欠清之包块,一般黏于子宫后方。如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鉴别诊断有困难时可行B超检查或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子宫腺肌病: 患者也可有痛经,但子宫一般均匀性增大,质硬。经期检查子宫压痛明显,且有经期子宫增大、经期后子宫缩小的特征。B超检查可见子宫肌层内不规则回声增强,因子宫腺肌病常常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存,因此附件区有时也可扪及包块。
直肠癌: 直肠癌患者大便经常带血或便血,且症状不受经期影响。肛诊时手指套有血染。但当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情严重时,可侵犯直肠壁导致直肠狭窄,伴大便坠胀,甚至大便带血,需与直肠癌相鉴别。可行钡剂灌肠或直肠镜检查确定诊断。
与妇、外科急腹症相鉴别: 由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的不断升高,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当囊肿破裂时,由于大量囊内容物溢入腹腔产生突发性不可耐受的剧烈腹痛,此时往往易误诊为宫外孕、卵巢囊肿蒂扭转、阑尾炎、腹膜炎等妇外科疾病。因此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应仔细询问病史,了解以往有否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停经史、发热史等,均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