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西医常见病简介诊断治疗鉴别
角化棘皮瘤
定义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又称皮脂软疣或假癌性软疣。是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变。多见于男性,中老年人好发。临床特征为:病损中心的角质栓隆起,形成实性丘疹或结节。角化棘皮瘤生长较为迅速,但可自行消退。愈后留有瘢痕,宜早期治疗。本病l889年由Sir jonathan hutchinson首先以“面部火山口溃疡(crateriform ulcer of the face)”报告。1950年以后才将单发性角化棘皮瘤定为独立病,并从临床上和组织学上与其类似的鳞状细胞癌分开。
诊治
本病虽可自愈,但不能预测其消退时间。更重要的是本病与1级鳞癌即使活检后亦不易明确鉴别,因此活检切除或刮除和电灼疗法直径小于2cm的损害,在大多数病例中是必要的。
损害内直接注射氟尿嘧啶溶液和损害内注射甲氨蝶呤(25mg/ml)0.5~1ml或肌注甲氨蝶呤25mg/周有效。博莱霉素(bleomycin)1ml加等量利多卡因损害内注射,可使损害在注射20天后消退。巨大角化棘皮瘤用足叶草脂及安息香复合酊治疗有效。巨大和顽固性皮损,如发疹性,巨大多发性或边缘离心性角化棘皮瘤可内服或外用维A酸类药物及环磷酰胺治疗。甲下角化棘皮瘤可选用放射疗法。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即可诊断。
鉴别
本病早期无论在临床表现上还是病理变化上均与鳞状细胞癌类似,两者间鉴别比较困难。但本病发展较鳞癌快,通常无破溃,可以自愈。这些可作为临床鉴别要点。典型的角化棘皮瘤瘤细胞膜上含有自由花生凝集素结合位,可被花生凝集素染色。鳞癌细胞膜上虽也含有同样的结合位,但因被唾液酸遮盖,故不能被花生凝集素染色。这种组化方法,有助于鉴别诊断。此外,血型抗原可见于角化棘皮瘤瘤细胞,但不见于鳞癌的癌细胞巢,或只呈片状分布,这对鉴别诊断也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