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药资料 / 西医常见病简介诊断治疗鉴别
蠕虫蚴移行症
定义
蠕虫蚴移行症(larva migrans)是指一些动物蠕虫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寄生时所致的一类疾病。人是动物蠕虫生活史中的一种特殊的中间宿主,称为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transport host)。这些幼虫在人体内大多发育受阻,不能发育为成虫,即使偶可发育为成虫亦无繁殖能力。在其移行过程中,可使被侵犯的组织产生特殊的局部病变,出现炎症、肉芽肿,同时使被寄生的宿主出现比较明显而持久的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热、高球蛋白血症等变态反应现象。
根据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的不同,大体上可把蠕虫蚴移行症分为两大类:皮肤蠕虫蚴移行症(cutaneous larva migrans,CLM)和内脏蠕虫蚴移行症(visceral Iarva migrans,VLM)。皮肤蠕虫蚴移行症大多经皮肤感染,蠕虫蚴长期在皮肤组织中移行,所表现的症状也以皮肤损害为主,可出现缓慢地弯曲前进的线状红色疹,称匐行疹(creeping eruption)。内脏蠕虫蚴移行症是指动物蠕虫经口感染,在小肠孵出蠕虫蚴,入侵某些脏器并在其中移行而引起局部组织损害及全身症状。
诊治
皮肤蠕虫蚴移行症的治疗
对线虫类引起广泛皮肤损害者,口服噻苯达唑(thiabendazole),25mg/kg,每日2次,连服5天,间隔2天后再服5天。亦可50mg/kg,每日2次,连服3天,间隔3天,再服1~2疗程。局部使用噻苯达唑也很有效,该药能进入皮肤,对幼虫直接发挥作用,如用2%噻苯达唑于90%二甲亚砜中涂擦患处;或用噻苯达唑100mg/ml的混悬液涂布于皮肤上,再涂一层1%地塞米松油膏,上覆聚乙烯薄膜封闭。也有用0.5g噻苯达唑于5g凡士林中,涂布5天。钩虫蚴性皮炎可试用左旋咪唑涂肤剂。
匐行疹可采用透热疗法或冷冻疗法,还可用液氮、氯乙烷或二氧化碳霜局部喷雾,以杀死幼虫。普通皮损仅需止痒、消炎、抗过敏等对症治疗,继发感染可用抗菌药物。
对于由动物血吸虫尾蚴引起的皮肤蠕虫蚴移行症,应杀灭水体中的螺类和入水前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涂擦防护药或穿戴防护衣裤等)。应用吡喹酮(praziquantel)每日20mg/kg,连服3~4天,治疗各种吸虫引起的皮肤蠕虫蚴移行症,可获较好疗效。由斯氏狸殖吸虫蚴和裂头蚴等扁形蠕虫蚴引起的皮下包块型损害,可手术摘除并结合药物治疗。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的治疗
以病原治疗为主。常用于杀灭吸虫类、绦虫类蠕虫蚴的药物是吡喹酮;常用于杀灭线虫类蠕虫蚴是阿苯达唑(albendazole)。阿苯达唑对犬弓首线虫病、猫弓首线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海异尖线虫病、颚口线虫病等都有疗效,每日20mg/kg,分2~3次口服,一疗程为15天。必要时可于间隔2~4周后重复治疗。疗程中应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颅内压增高等。绦虫、吸虫类蠕虫蚴移行症的治疗可选用吡喹酮,剂量为每次20~25mg/kg,每日3次口服,连服3天(裂头蚴病)或5天(斯氏狸殖吸虫病),必要时可于间隔2~4周后重复治疗。
诊断
蠕虫蚴移行症的共同特征是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幼虫在皮肤和各器官中移行引起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肉芽肿性损害。临床诊断需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包括与动物粪便污染的泥土的接触史、饮食习惯及特异的饮食史等,并需与近似的疾病鉴别。
皮肤蠕虫蚴移行症的诊断
以动物钩虫蚴引起的匐行疹最常见,不易与人体钩虫及粪类圆线虫的幼虫所致的皮炎相鉴别。人体钩虫所致皮在症状消退后不久,即可从粪便中查见钩虫卵;而粪类圆线虫不仅有皮肤损害,且幼虫移动迅速,并可有肠道症状,也可通过粪便检查确诊。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的诊断
弓首虫病:诊断根据人的年龄,不洁饮食史,与犬、猫等动物密切接触史,长期间歇性中等发热,支气管哮喘样症状,肝大、肝内占位病变,x线检查有肺炎性变,以及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IgG、IgM、有时IgE水平升高。
病原学诊断:弓首线虫幼虫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故粪便中不能查见虫卵。对疑似病人可行肝脏或其他罹患脏器的穿刺或剖腹标本小块做连续切片,观察组织病变并寻找幼虫。
免疫学诊断:对内脏蠕虫蚴移行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用标准化的弓首线虫抗原液作皮内试验相当敏感和特异。血清学方法更为常用,以第二期犬弓首线虫作抗原进行间接血凝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沉淀试验、荧光抗体试验等亦有一定价值。应用弓首线虫含胚的提取物作抗原,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可与丝虫病和旋毛虫病等进行血清学上的鉴别。
异尖线虫病:异尖线虫病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饮食史可提示诊断,胃镜检出幼虫可明确诊断。但并非所有病例均能检获虫体。肠外的异尖线虫病,需作活组织检查以发现虫体。采用异尖线虫幼虫切片作抗原,进行荧光抗体试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管圆线虫病:诊断根据脑膜脑炎表现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同时了解有无吞食或接触此寄生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的历史。用广州管圆线虫成虫制备的纯化抗原做皮内试验,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用ELISA检测血清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较高。
棘颚口线虫病、裂头蚴病及斯氏狸殖吸虫病:这三种内脏蠕虫蚴移行症的病原体虽分属于不同的纲,但所引起的症状却颇为相似,仅根据临床表现较难鉴别。因虫体检出率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免疫学诊断。应用棘颚口线虫成虫或幼虫抗原对已确诊病例作对流免疫电泳,可呈阳性反应。我国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的诊断已广泛应用成虫抗原作皮内试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病例初选。也可应用ELISA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