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合理用药数据库 / 抗肿瘤用药数据库
用法用量
化疗周期开始前1d采用苯海拉明以及地寨米松常规肌内注射防止过敏,按照375mg/m2的剂量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化疗主要采取ICE方案、CHOP或CHOP样方案。CHOP样方案主要包括药物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鬼臼乙叉甙、多柔比星以及泼尼松;ICE方案主要药物包括异环磷酰胺、鬼臼乙叉甙以及顺铂。
疗效评价标准
WHO制定的实体瘤的相关标准进行疗效评定,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肿瘤消失1个月以上;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肿瘤最大直径乘以最大垂直直径缩小不低于50%,其他病变未发生增大的情况,持续1个月以上;疾病稳定(stabledisease,SD):肿瘤两径乘积减小50%以下,其他病变增大25%以下,持续1个月以上;疾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肿瘤两径乘积增大不低于25%。总有效率=CR率+PR率。随访5年,分别计算治疗后1年、2年、3年及5年生存率。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及临床指征比较
有56例患者治疗≥6个周期,占66.67%;有28例患者治疗<6个周期,占33.33%。84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3%。其中,初治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复治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国际预后指数评分、是否为初治、是否存在B症状以及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周期等变量成为影响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5年,治疗后第l年、2年、3年和5年患者的生存率分别为88.1%(74/84)、72.62%(61/84)、60.71%(51/84)、60.71%(51/84)。国际预后指数评分、利妥昔单抗的治疗周期以及治疗效果等变量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信息来源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