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合理用药数据库 / 合理用药数据库
药理作用
本品为组胺类药物,具有扩张毛细血管作用,改善微循环,增加脑和内耳血流量,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等作用,此外还能抑制组胺释放,发挥抗过敏作用。
1. 内耳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 在土拨鼠的内耳微循环障碍实验中,将本品腹腔给药, 30 分钟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流增加到 148% 。此现象为病理状态中观察到的特异现象。
2. 增加膜迷路积水的土拨鼠的耳蜗血流量 将甲磺酸倍他司汀给予膜迷路积水的土拨鼠,引起耳蜗血流量显著增加。血流从 5.5ml(100g • min) 增加到 8. 1ml
(100g • min) ,血流的增加被认为是耳蜗辐状动脉平滑肌舒张所致。
3. 脑内血流量的改善作用 在恒河猴的实验中,静脉注射甲磺酸倍他司汀,可使恒河猴大脑和小脑组织中的血流量分别从 70.4ml (100g • min) 增加到 81.1ml(100g · min) 和从 73.2ml
(100g • min) 增加到 84.0ml (100g • min) 。
药动学
20 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单次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24mg ,其主要代谢产物 2- 吡啶乙酸的达峰时间 ( Tmax ) 为 (1. 13 ± 0. 66) 小时,达峰浓度 (Cmax) 为 (308. 58±208. 78) ,消除半衰期 (t1/2 ) 为 (5.85 ± 2.39) 小时,血浆中药物浓度 - 时间曲线下面积为 (1168.45±794.88) , MRT 为 (6.25±2.09) 小时。
适应症
下列疾病伴发的眩晕、头晕感:梅尼埃病、梅尼埃综合征、眩晕症。
用法用量
通常成人一次 1~2 片 ( 甲磺酸倍他司汀一次量 6~12mg) ,一日 3 次,饭后口服,可视年龄、症状酌情增减。
不良反应
在总病例 2254 例中, 26 例 (11. 5%) 有副作用的报告。胃肠道:偶有 (0.1% ~5%) 恶心、呕吐;皮肤过敏:偶有 (1 % ~5%) 皮疹。
注意事项
禁用于对甲磺酸倍他司汀或处方中任何辅料有过敏史的患者。
下列患者需慎重给药 :
1. 有消化道溃疡史或活动期消化道溃疡的患者 ( 由于本品具有组胺样作用,可能会通过影响 H2 受体而导致胃酸分泌 ) 。
2. 支气管哮喘患者 ( 由于本品具有组胺样作用,可能会通过 H1 受体而导致呼吸道收缩 ) 。
3. 肾上腺髓质瘤患者 ( 由于本品具有组胺样作用,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过度而使血压上升 ) 。
4. 对孕妇及可能妊娠的妇女,在治疗上,只有在判断其有益性高于危险性时方可给药 ( 怀孕期妇女给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 。
5. 儿童用药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6. 老年用药 一般情况下,因老年人的生理代谢功能有所降低,故应注意减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