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合理用药数据库 / 合理用药数据库
药理作用
对念珠菌、隐球菌以及地丝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部分曲菌以及引起皮肤真菌病的分枝孢子菌、瓶真菌等也有作用。对其他真菌和细菌都无作用。
药动学
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 76%-89% , 3-4 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血中半衰期为 8-12 小时。单剂量 2000mg 顿服, 2-4 小时后血浆浓度为 30-40mg/L 。静脉给药的血浆浓度与口服的结果相似。广泛分布于肝、肾、脾、心和肺组织中,其浓度约等于或大于血药浓度;本品也可进入感染的腹腔、关节腔和房水中,可透过血脑屏障。炎症的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 50%-100% 。在体内不被代谢,大部分由肾小球滤过并回收,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不到 5% , 90% 以原型药物由尿液中排出。肾功能不全者半衰期可延长至 200 小时,血浆药物浓度上升至中度水平。
适应症
临床用于念珠菌和隐球菌感染,单用效果不如两性霉素 B ,可与两性霉素 B 合用以增加疗效(协同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为每日 50-150mg/kg ,分 3-4 次给予,疗程数周至数月。静滴:成人一次以 1% 注射液 250ml 滴入,于 6-8 小时内滴注完毕。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值升高;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肾损害、头痛、视力减退、幻觉、听力下降、运动障碍,血清钾、钙、磷值下降,以及过敏反应(皮疹)等。
相互作用
与两性霉素 B 联合应用对念珠菌和隐球菌有协同作用,尤其对本品耐药的白色念珠菌。其协同作用的机制是两性霉素 B 改变了真菌胞浆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本品渗入,并减少两性霉素 B 的剂量。同时应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可增加对造血系统的毒性。
疗效评价
该药在临床上常与两性霉素 B 合用,可加强对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和其他深部真菌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