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合理用药数据库 / 合理用药数据库
药理作用
本品为阿昔洛韦同系物,有强大的抗巨细胞病毒活性。被感染细胞摄取后,对 HSV 感染,经病毒的胸苷激酶催化,对巨细胞病毒,经病毒的 UL97 原编码的磷酸转移酶催化,转化成为单磷酸更昔洛韦,经细胞酶系衍生为双磷酸、三磷酸更昔洛韦。后者竞争性抑制性抑制脱氧鸟苷三磷酸与病毒 DNA 多聚酶结合,从而阻断病毒的 DNA 合成与延伸。在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中,三磷酸更昔洛韦的含量为正常细胞的 10 倍,更昔洛韦在细胞内的浓度为阿昔洛韦的 10 倍。
药动学
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 5% ,饭后服用非可增加至 6%-9% 。以 100mg/8h 的剂量给药,血药峰浓度和谷浓度分别为 8-11ug/ml 和 0.6-1.2ug/ml ,蛋白结合率< 1% 。本品半衰期为 4 小时,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 28-40 小时。脑脊液中浓度为血浓度的 24%-67% ,肺和肝中浓度接近同时期血浓度。 90% 以上药物以原型从肾脏排泄。
适应症
本品于 1988 年在德国和美国上市,主要适用于艾滋病患者以及其他免疫缺陷患者合并 CMV 所致的视网膜炎。对艾滋病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结肠炎、食管炎均有较好的疗效。与甲泼尼龙合并使用,可使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兼骨髓移植病人的寿命延长。与免疫球蛋白合用,可对血清反应阳性的心脏移植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有预防作用。
用法用量
诱导治疗:静脉滴注,每次 5mg/kg (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 1 小时),每 12 小时 1 次,疗程 2-3 周。维持治疗:静脉滴注, 5mg/kg ,每日一次,每周 7 次;口服,每次 1g ,每日 3 次,与食物同服。
不良反应
艾滋病患者需长期使用,不良反应较为多见,约 32% 。常见有胃肠道紊乱、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血清肌酐升高、血小板减少(可逆性)。此外,偶见发热、皮疹、肝脏转氨酶升高,精子形成抑制及肾功能损害等。
相互作用
1. 与齐多夫定或去羟肌苷联合应用,本品的 AUC 减少而上述两药的 AUC 则增大。
2. 与丙磺舒联合使用,本品的肾清除率明显减少。
3.不宜与亚胺培南 - 西司他汀钠联用,与有可能抑制骨髓的药物联用可增大本品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