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解放军第306医院 陈静等) 脑血管造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的减影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造影血管的影像,对各种颅内外血 管病变作筛选检查。儿童血管发育不完善,血管细小,且依从性相对较差,在行脑血管造影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良好的围手 术期护理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科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儿童脑血管造影术4例,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其中女3例,男1例;年龄7~12岁,平均9岁6个月。行CT、MRI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为明确诊断,采用经典Seldinger技术,在神经安定麻醉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4例脑血管造影均未见异常,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无不良反应出现。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讨论 术前我们护理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参加术前讨论,全面了解患儿病情及个体情况、手术方法及潜在危险,对术中有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好应急准备,制定详细全面的护理措施,尤其突出了儿童与成年患者的区别。 2·1·2 心理护理 因患儿已有一定理解能力,我们主要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儿进行术前健康教育,给予心理安抚,通过暗示疗法对患 儿进行鼓励,树立信心。并向患儿家长介绍脑血管造影的目的和方法及同种病例脑血管造影成功的例子,消除疑虑心理,让家长保持稳定情绪和良 好的精神状态,帮助患儿配合手术。 2·1·3 消除紧张情绪 因患儿自我控制能力与理解能力差,术中易出现紧张情绪,而且术中平卧位也易导致呕吐,为防止误吸术前给予禁 食,术前当晚给予适当镇静剂,使患儿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2·1·4 常规准备 协助患儿做好术前常规检查以及碘过敏试验,术前连续3 d训练患儿卧床排便。 2·1·5 留置导尿 术晨给予苯巴比妥钠50 mg肌肉注射,选用小号尿管给予保留导尿。导尿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将导尿管前端反复 多次润滑,减小插入阻力,减轻疼痛及不适感,并给予安慰,嘱患儿深呼吸,配合完成操作。女童导尿时严格区分尿道口与阴道口,防止误插。于患 儿左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液体输入顺利。 2·1·6 物品准备 准备20号穿刺针、4F动脉鞘、导管、导丝系统、各种规格注射器、肝素钠、鱼精蛋白、弹力绷带等物品,以及尿激酶 、硝酸甘油、尼膜同、地塞米松、阿托品等急救药品。 2·2 术中护理 2·2·1 体位准备 在神经安定麻醉下帮助患儿取平卧位,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必要时固定。头枕入头套中固定。会阴部覆盖无菌纱布,防 止手术视野污染。选择适当铅衣或铅围脖覆盖于患儿腹部及垫于腰部,保护儿童肾上腺和生殖系统。 2·2·2 仪器准备 术中常规使用重症监护仪,监测心率、血压及氧饱和度等指征。预热ACT测试机,以便术中掌握肝素钠使用指征。 2·2·3 消毒铺单 开放已建立的静脉通道,保证手术中及时给药,并控制好输液速度。常规给予抗过敏和保护胃黏膜的药物,防止术中出 现过敏及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常规消毒双侧腹股沟区,以备一侧股动脉穿刺失败后取对侧穿刺。配合术者铺无菌治疗单。 2·2·4 术中观察 根据患儿本身血容量偏小和机体耐受力较差等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护士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穿刺侧足背动脉 搏动动情况,与患儿适当进行语言交流,缓解患儿紧张情绪。若出现血容量不足情况,则立即报告医生,采取静脉补液等方法及时处理。同时通过 显示器同步了解手术进程,及时为术者提供所需物品。 2·2·5 手术记录 术中记录AC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结果,给予肝素钠抗凝时做到剂量准确、及时,并记录使用时间。术毕再次测量 ACT,根据ACT结果以及肝素钠代谢情况,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2·2·6 拔鞘按压 鱼精蛋白使用15 min后,拔鞘按压穿刺点5~10 min,按压力量适中,以不出血和患儿又能耐受为宜。定时观察术侧远端 足背动脉搏动及皮温情况。用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加压包扎,在加压包扎时力度要适当。 2·3 术后护理 2·3·1 制动术肢 手术结束患儿返回病房后,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1~2 h。穿刺侧肢体制动至少6 h并平卧12 h,穿刺侧髋关节保持伸直位 ,穿刺点加压包扎,指导家长协助患儿排便,24 h内在床上活动。24 h后解除穿刺部位包扎。 2·3·2 预防并发症 术后常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血肿、出血和穿刺侧下肢血栓形成,因此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穿刺点渗血情况,如出现渗 血或血肿,及时加压包扎,必要时可24 h内冷敷,减少渗血。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和下肢皮肤温度变化以及颜色,防止因包扎过紧导致下肢缺血。制 动下肢和给予一定压力的包扎,观察全身皮肤有无出血点及消化道、泌尿系有无出血倾向,必要时建议化验尿常规及凝血指标。 2·3·3 观察造影剂排泄情况 造影剂在体内留存时间不会太长,一般情况下可在24 h内经肾脏完全代谢,术后患儿在心功能和肾功能允许 情况下给予适当输液,并注意速度,以促进造影剂排泄。当患儿尿液由白色混浊变为淡黄澄清后说明造影剂已排空。 2·3·4 其它 患儿从麻醉中完全清醒后,在语言上给予鼓励和安慰。继续完成术后的护理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将患儿尿管及早拔出,以减 轻患儿不适。术后2 h指导患儿进流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