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研究新进展
发布日期
2009/10/21 14:22:19
关键字
母乳喂养
来源
《当代医学》2009年第25期
分类
护理新技术
内容
(本文作者:广西百色佑江民族医学院 苏敏) 母乳喂养是自然界赋予人类本能的喂养方法,据WHO提供的资料,在发展中国家每天有4万儿童由于营养不良和腹泻导致死亡,而4~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婴儿患病机会低于母乳代用品的2.5倍,因此,90年代以来,WHO和UNICEF联合宣言促使国际社会已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作为妇幼保健的全球战略。1990年世界儿童首脑会议通过《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中,就将2000年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提高到80%列为全球保护儿童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奋斗目标。显示了促进母乳喂养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笔者就促进母乳喂养的护理模式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联合国儿童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 ①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并常规地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②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③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④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母乳喂养;⑤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与其婴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泌乳;⑥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喂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⑦实行母婴同室,让母亲与婴儿一天24小时在一起;⑧鼓励按需哺乳;⑨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婴儿吸橡胶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⑩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2 研究近况 2.1 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国内马宪丽研究认为,采用以“产妇为中心”,将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为一整体的护理模式,即在产妇入院后由助产士主动接诊并作为此产妇的主管护士,介绍病房环境,向产妇讲解产科全程护理模式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前健康教育,如放录像、授课、喂奶姿势及乳房护理的实习操作,提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水平。产时助产士一对一全程陪伴及家属陪伴。通过助产士的语言、表情、行为关心体贴帮助产妇,给产妇生理、心理、情感上的支持,顺利渡过分娩期,产后30分钟内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并指导哺乳。产妇出院后家庭母乳喂养及育儿知识并定期随访。研究结果表明,产妇产后24h(纯母乳喂养率由实施前的56%上升到76%)、48h(68%上升到78%)、72h(71%上升到79%)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为纯母乳喂养的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促进母乳喂养 未接受产前母乳喂养宣教的产妇,当婴儿哭闹时,会感到手足无措,不知该怎样给婴儿喂奶,喂奶姿态、手法,婴儿含接姿势是否正确。不知初乳的重要性,往往会挤掉,不知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人工喂养的危害,乳头凹陷和平坦不知纠正,不了解母乳喂养方法及技巧。再者一些爱美的妇女,顾虑母乳喂养后体形的改变,乳房下垂影响美观,拒绝母乳喂养。综上所述,通过对孕产妇入院、产前、产时、产后、出院后的系统健康教育和母乳喂养的细心指导,是提高母乳喂养的关键。彭刚艺、林焕等调查显示,护理干预后孕妇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率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由健康教育前的58.2%上升到83.96%。 2.3 护理心理学,促进母乳喂养 泌乳是受垂体前叶催乳素所调控的,而它又受下丘脑催乳素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神经介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及性激素的反馈调节。排乳是受垂体后叶催产素所调控的。这种激素受母亲的心理、精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来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也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来影响调控。将孕产妇分三个时期:妊娠期产前母喂养宣传印象不深,对母乳技巧指导不当,理解不透,这些是母乳喂养工作不利的心理因素;分娩期由于产妇疲劳、疼痛、体位等不适而不愿进行哺乳的心理,直接影响到产后半小时内早开奶的顺利进行;产后期因受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生女孩直接影响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的进行,同时,因产妇乳头破裂、凹陷,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以及产妇营养状况、产妇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等都可造成产妇情绪波动,增加母亲紧张焦虑情况。李雪君等研究证明,母亲紧张焦虑的心情会阻碍排乳反射,使泌乳推迟。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由于乳汁分泌量与产妇营养、睡眠、情绪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保证产妇休息、足够睡眠和可口营养丰富饮食,并避免精神刺激至关重要,根据孕产妇不同时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活动特点,积极进行心理分析,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护理心理学在临床母乳喂养工作中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4 让分娩回归自然,促进母乳喂养 就分娩方式而言,剖宫产术后的产妇,由于麻醉等原因,饮食受限,不能早期补充营养,乳汁少,常需用库奶人工喂养,临床上经常出现婴儿产生乳头错觉,拒绝吸吮母亲乳头。术后3天内,腹部伤口疼痛不适,影响哺乳体位及婴儿正确的含接,使产妇对母乳喂养感力不从心,导致母乳喂养失败。因此分娩方式的不同成为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重要因素,徐玉英,邱梅等研究表明,阴道分娩产妇母乳喂养率51.4%,剖宫产的为29.3%。分娩与母乳喂养均系正常生理过程,为促进母乳喂养,呼吁产妇、家属及医疗界,让分娩回归自然。 2.5 分娩镇痛促进母乳喂养的临床护理研究 据文献报道疼痛影响产妇休息,使她们不愿主动积极的母乳喂养,因无法做到有效的按需哺乳及频繁的吸吮刺激,不利于PRL(催乳激素)的释放,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下降。硬膜外阻滞是产科镇痛最有效的方法,持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及产后镇痛,减轻产痛对机体的刺激,消除产后疲劳,减轻会阴侧切口疼痛,配合一条龙的母乳喂养宣教服务,护理小组监督实施宣教和指导工作,可巩固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母乳喂养率由分娩镇痛前的54.1%上升到91.7%。 2.6 加强乳房护理,促进母乳喂养 乳房首要功能是哺乳,养育后代,哺乳时乳头平坦和凹陷、乳头皲裂、乳房过度育盈、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等都可影响母乳喂养,甚至放弃母乳喂养。研究结果表明,孕妇懂得纠正乳头异常是实行母乳喂养的必需。汤巧兰等研究表明,乳头凹陷或平坦产妇,产后30分钟内早吸吮及时给予乳头伸展练习,将两拇指平和放在乳头两侧,慢慢由乳头向两侧拉开,牵拉乳晕及皮下组织,使乳头向外凸出,将两拇指分别放在乳头上下两侧,由乳头上下纵行拉开,重复多次,每次5~10分钟,使婴儿吸吮后乳的延展得到改善。或取20注射器去掉乳头部并修平,倒转活塞,用平坦光滑端罩在内陷乳头上,抽吸活塞,使针管内产生负压吸出乳头至乳头凸出,保持负压5分钟以上,将已突出的乳头让婴儿吸吮,未成功者,反复使用此法,经护理干预后,乳头平坦和凹陷的产妇100%成功进行母乳喂养。何秀影、段红霞、贾新转等研究表明,根据乳房解剖原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规范乳房按摩步骤、手法、按摩时间、次数、使之形成一套护理程序,应用于临床,作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刺激乳头、乳房,使乳房组织疏松,乳汁顺利通过乳腺管汇集于乳窦处,便于婴儿吸吮,从而保证纯母乳喂养顺利进行,调查显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按摩能明显提高产妇泌乳量,使泌乳开始时间提前,产后0.5~1h时行按摩效果最显著。 2.7 加强社区产后访视指导,促进母乳喂养 母婴出院后,由产科医院转社区、地段妇保医师接受三次产后访视,特殊情况增加访视次数,对产妇和婴儿进行健康体检、询问一般情况,观察一次喂乳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母乳喂养中遇到困难的产妇,进行分类指导。产科开设母乳喂养咨询电话和热线电话,随时接待产妇和家属咨询各种问题,并给予及时解答和指导,特殊情况下,可派人上门服务。产后42天及以后每月一次来院进行健康体检,接受母乳喂养指导。施凤兰等调查显示,出生后1~2周内,纯母乳喂养率由开展社区支持组织工作前88.95%上升到90.47%,1个月由47.37%上升87.14%,2个月由30.53%上升到82.38%,3个月由26.84%上升到78.57%,4个月由16.32%上升到72.24%。故社区支持组织在传播母乳喂养知识方面处于重要的地位。社区医师在产后随访中,所掌握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将存在的问题,定期向爱婴医院领导小组汇报,为院领导提供可靠依据。母婴在医院住院时间是短暂的,大量爱婴工作在院外,需要家庭、社区、政府、社会的积极参与,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开展社区妇幼保健工作,双方互为因果,共同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3 结束语与展望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对宝宝来说是任何其他食品无法代替的。美国的Healthy People 2000和2010年中提出的目标是母乳喂养启动率达到75%,6个月母乳喂养率达到50%,12个月母乳喂养率达25%。我国《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和《二○○○年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对4个月母乳喂养率均有具体要求,国务院2001年5月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要求婴儿母乳喂养率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母乳喂养率达85%的目标。目前全世界纯母乳喂养4个月的婴儿不到35%,而发展中国家纯母乳喂养3个月的婴儿不到一半。因此,如何开展一系列护理措施,将护理服务渗透到病人心底,为病人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寻找影响母乳喂养喂的相关因素,促进母乳喂养,促进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提高人口素质,如何使之达到一种新型的护患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医加医疗器械| 膏药生产厂家|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02000535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