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 汪金华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是妇科传统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国外报道其发生率高达11%~29%, 国内报道为0. 13%~6.78%。文献报道DVT的发生率差别较大,其原因只要在于多数DVT无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自2005年8月~2008年12月行子宫全切术患者674例,并发DVT33例,通过精心的科学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本组3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0~76岁,平均47. 8岁。DVT的程度较轻,均为术后2~10 d内发病,表现为下肢疼痛或不同程度的沉重感、肿胀、浅表静脉扩张、皮肤温度增高和低热等,腓肠肌握痛试验(Homan试验)阳性,无患肢苍白、足背动脉触不清等重症表现。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心理护理 由于都是继发于术后,患者普遍认为是手术或麻醉失败引起,存在不满情绪,烦躁易怒;加上对本病的治疗预后缺乏了解,精神过度紧张,常伴有恐惧忧郁心理。因此,要及时做好宣教工作,让患者了解本病的发生、治疗及预后;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反复进行开导安慰,认真回答患者的问题,并向患者分析情绪不良的危害,让患者懂得过度紧张、忧郁及躁怒会导致血管痉挛,使机体气血运行阻滞,脉络不通,加重病情等;积极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全身心地配合治疗。 1. 2. 2 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停止患肢的静脉输液,抬高患肢,使其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制动,严禁按摩挤压患肢,防止血栓脱落,肿胀处用50%硫酸镁湿热敷。注意:制动并非不动,应做床上足关节运动。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肢周径、颜色及温度的变化;患肢周径不断增加,颜色加深,说明静脉回流受阻,病情加重;患肢皮温升高说明出现感染,应及时协助医生处理。(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多饮水,利于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同时给予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忌烟酒及辛辣肥厚之品。 1. 2. 3 溶栓护理 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栓、抗凝药物,所以应密切观察凝血功能的变化,注意出血倾向,发现牙龈出血、鼻衄、皮下出血、黑便及尿血等出血情况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调整用药。溶栓过程中,血栓易脱落,应警惕肺栓塞的发生,高度重视患者出现的胸痛、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1. 2. 4 恢复期护理 在患肢肿胀明显减轻后,应下床适当活动,增强肌肉收缩,加速静脉血液回流,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活动应循序渐进,不可过度,避免久站。有些患者由于遗留下肢静脉瓣功能不全,活动后肿胀等,应在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有利于增强静脉血液回流,减轻症状,在休息时也应抬高患肢。 1. 3 疗效标准 (1)治愈:水肿、肿胀、疼痛完全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通畅。( 2)好转:下肢疼痛消失,水肿、肿胀症状明显减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内絮状回声明显减轻。( 3)无效:症状无减轻。 2 结果 本组33例中,治愈2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 3 讨论 Virchow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静脉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以前两者为主要原因。很多研究表明,妇科手术后患者是并发DVT的高危人群,原因是盆腔静脉密集、静脉壁薄,缺少四肢静脉所具有的筋膜外鞘,同时由于膀胱、生殖器官、直肠静脉丛彼此相通,故易使盆腔淤血、血流缓慢;手术时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术后卧床,血流滞缓;手术创伤及破坏的组织代谢产物等可激活内外凝血系统及补液不足导致血液高凝状态等。目前该病的发病率愈来愈高,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健康意识密不可分。在临床治疗护理中,患者的自身认识非常重要,不仅要在患者住院期间进行治疗与健康指导,还要对患者以后的生活方式进行指导,使患者了解疾病应重在预防,这样才能使护理工作具有更重要意义。笔者在遵医嘱治疗患者的同时,针对病因,从全身到局部,给予精心整体护理,明显地消除了各种因素对本病的损害,加强了护患合作,提高了疗效,促进了病情的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体现了护理工作在治疗DVT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