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孙燕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呈上升趋势,是威胁老年人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神经反应迟钝及痛阈增高,致使老年AM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但要密切观察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而且从心理上安慰病人,使其解除焦虑及悲观情绪,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6月-2009年6月共收治老年AMI患者86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69岁,救治中发生心律失常者59例,心衰6例,心源性休克2例,房室传导阻滞者3例。结果:治愈82例,死亡4例。通过对本组老年AMI患者的护理,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2 护理
老年AMI患者72h内最易发生心律失常,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期护理非常重要。①所有值班人员均应由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承担,护士长要协同制定出护理计划,并详细列出护理事项,严密观察症状和体征的变化。② ICU设备要齐全,护士要熟悉室内各种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熟悉各种急救药品的适应症,用药剂量和方法。③所有当班护士均应熟悉AMI的并发症及护理常规。④对病人的治疗及病情变化要及时详细地记录,做到床头交接班。⑤待病情稳定后,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并根据个体情况,引导其在耐力范围内循序渐进从事部分生活自理,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
3 讨论
老年AMI患者要坚持使用心电监护1周以上,不能因病情一时稳定就过早撤去。护理中要重视患者的主诉、精神状态,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尿量、出汗情况及皮肤颜色等。老年AMI患者的心理变化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焦虑是最常见的负性情绪反应,是个体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而产生的一种复杂、消极的心理应激反应,能引起个体的痛苦体验,并借一定的生物学机制影响个体的生理平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与患者交流,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医护人员等情况,尊重患者人格,使患者对护士有信任感和亲切感,适当减轻焦虑。音乐、放松疗法对减轻焦虑也有肯定的效果。
老年人发病后一旦进入ICU病房,由于缺乏家人照顾,患病后需绝对卧床一周或数周,生活不能自理,自觉已成为废人,拖累家人。如果家人探视又少,更觉被遗弃,故常不配合治疗护理,有求死心态。此时护理人员与老年患者的沟通中,护理人员的态度决定沟通效果。与患者交谈时语言要简明清晰,每次操作前尽量讲清诊疗的方法、时间,不要让患者蒙在鼓里,让其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必要时介绍抢救AMI的特效药和先进仪器设备、以及既往治愈的典型病例,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病情相对稳定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早期活动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及心理健康,可预防因长期卧床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如四肢肌肉无力、头晕、腹胀、便秘、纳差、体位性低血压、精神紧张、情绪焦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长。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10%以上,因此做好老年人健康指导也十分重要。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引导鼓励其在耐力范围内循序渐进从事部分生活自理,不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