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杨丽丽等)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的病变,向后突出的椎间盘或颈椎相邻椎体的骨赘形成,造成脊髓压迫和血供障碍引起的一系列证候群,是颈椎病中常见类型之一。由于本病发病缓慢,症状比较隐匿,因此脊髓型颈椎病人的护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现针对脊髓型颈椎病人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日常护理 1. 1 生活习惯 一般人1/ 2~1/ 3 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预防颈椎病首先从家庭生活开始。注意日常生活体位,暂停某些活动,避免在家里躺着看书、看电视(包括前倾仰头或斜看电视) 、长时间打麻将、写作等。最好1 h 左右做1 次颈部活动或体位改变。虽然一再强调避免某一固定体位太久,但由于职业因素,如办公室工作人员、电脑操作人员、外科医生等需长期低头工作。所以,工作期间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处于被迫体位,尽可能改善工作条件,如调节工作台的高度符合个体差异,酌情配备斜面台板或斜面阅读台,以减少颈椎的屈曲程度。各型颈椎病的急性发作期应停止骑自行车、编织、缝纫等活动。家庭环境应避免潮湿及寒冷。 1. 2 选择合适枕头 枕头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病人来说十分重要。选取枕头时应注意枕头的位置,睡眠时枕头高度以12 cm~15 cm 为宜,宽度最好宽及肩下,枕芯要求细碎、柔软、富有弹性,填充物以荞麦皮、绿豆皮为佳或选择羽毛制的圆枕,直径以15 cm~18 cm 为宜,长约40 cm。平卧时枕头置于颈后而不是头后,使颈部保持轻度后仰过伸的姿势,以符合颈椎中立位。侧卧时枕头与肩宽等高,保持颈椎中立位。睡眠时不要将双臂上举,或将手放在头部,以免影响手臂的血液循环。另外,颈椎病病人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药枕,来帮助颈椎病的治疗,如吴茱萸枕、决明枕、活血枕(将当归500 g、川芎500 g、红花500 g、三七250 g、肉桂500 g 等药物晾干,装入布袋) 、颈椎病药枕(选用川乌、草乌、葛根、天麻、桂枝、白芷、红花、当归、田七各10 g ,细辛6 g ,川芎、血竭、防风、独活、威灵仙各15 g ,共研制成细末,置于布袋中) 等,都对脊髓型颈椎病症状的改善和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1. 3 饮食护理 颈椎病病人多为中老年、身体虚弱者,故饮食上尽量选择与治疗相协调的食物,忌生冷、咸。老年病人多脾胃弱,食少则正气不足,饮食无度又可增加脾胃负担,使脾胃生化不及而食滞内停。要通过摄取适宜的、富有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颈椎病的防治有积极的作用。此外,还应指导病人经常少量食用胡桃、山芋肉、黑芝麻等补肾食品和木瓜、当归等舒筋活络食品以疏通气血、改善症状,并要求病人避免滥用温补药和药酒。 1. 4 坚持体育锻炼 指导病人每天做颈部轻柔活动(如医疗体操) 2 次或3 次,每次5 min~10 min。一星期至少做1 次或2次全身锻炼,如打球、跑步等。长期坚持锻炼,有利于颈肩部肌肉弛张的调节和改善血液循环。医疗体操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医疗体操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左右旋转,取站位或坐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须缓慢,当转至最大限度时,停留3 s~5 s。②伸颈拔背,体位同前,双肩放松下垂,同时颈部尽量上升,似用头顶球,持续3 s~5 s。③与项争力,体位同前,双手交叉置于枕部,头项用力向后伸,两手用力阻止后伸,呈对抗相持续状态,持续5 s~10 s。④环绕颈项,体位同前,颈部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但是,颈椎运动锻炼应选择适当的医疗体操动作及运动量。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应由医师选择动作和规定运动量; ②脊髓型颈椎病发作期应当限制运动; ③运动应缓慢进行,幅度由小逐渐增大,避免有节奏的快速运动;④骨赘增生明显者需慎重进行。除此之外,指导病人两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做手指的各种动作,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在日常锻炼中,一定要指导病人及其家属密切观察病情,一旦有异常情况发生要及时停止运动并且咨询医师。 2 手术前后护理 2. 1 术前护理 2. 1. 1 呼吸功能锻炼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老年人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低下,易引起肺部感染,肺的通气量下降,因此,术前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主动咳嗽,禁止吸烟,以增加肺活量,减少气管及肺内分泌物,增加肺的通气功能。 2. 1. 2 气管推移训练 手术切口均采用颈前右侧入路,术中为了暴露颈椎体前方,需将气管向左侧牵拉,可能造成周围组织尤其是气管和食管水肿,发生术后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因此,术前进行气管推移试验,可有效地防止或缓解手术对气管食管的牵拉损伤。训练方法:利用术前3 d~7 d 指导病人用手将气管向左推移1 cm~2 cm ,每次持续30 s~60 s ,每天5 次~10 次,并视其耐受程序适当增加次数。 2. 1. 3 配置合适的颈托 为了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术中需切除较多的椎体骨质及椎间盘组织,并填塞植骨,其稳定性相对受影响,因而配置适当的外固定,对限制颈部活动,帮助伤口愈合,促进植骨融合很有必要。可以选择前后两片式颈托,松紧可自由调节,根据病人颈部的长短粗细,选择不同的型号,并让病人试戴,直至达到既能控制颈部活动,又感到比较合适为度。术前让病人试戴一段时间,以便病人在术后获得良好的外固定,为早期下床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2. 1. 4 常规术前准备 术后病人卧床7 d~10 d ,因此术前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非常必要;术前备皮,指导病人做好个人卫生,术前日晚上口服地西泮2 片,可缓解紧张情绪,利于休息。术前1 d 22 :00 开始禁食、禁饮,更换床上用品,准备好抢救器械、药品。 2. 2 术后护理 2. 2. 1 密切观察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脊髓型颈椎病病人术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原因有术中牵引气管、食管引起咽部水肿;颈部术区血肿压迫气管;咽痛、颈部制动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手术刺激脊髓可使脊髓水肿或脊神经根水肿造成呼吸肌麻痹,引起中枢性呼吸困难。因此,术后需严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血氧饱和度及面色的变化,术后床旁需常规备吸痰器、气管切开包、生命体征监护仪及给氧等物品。 2. 2. 2 防止植骨块滑脱 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易使植骨块移位脱出。当植入骨前移位时可直接压迫或刺破食管、气管和血管,导致食管瘘、呼吸道梗阻、颈部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植入骨段后移位时可压迫颈部脊髓引起急性四肢瘫痪和周围性呼吸功能障碍。因此,术后要严格限制颈部活动,尤其是术后24 h 内头两侧置沙袋,翻身时保持头、颈、肩、躯干成一直线,至少2 人翻身,1 人扶头、肩,另1 人扶躯干、四肢,翻身时同步进行,侧卧位时身体与床成45°,并在肩、背、臀、双下肢垫枕,尽可能少用仰卧位,而用侧卧位。 2. 2. 3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术后24 h 内引流液量应 100 mL ,若引流液过多、色鲜红、切口敷料渗血多、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病人自感呼吸费力,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 3 颈脊髓神经功能的观察和护理 颈前路减压术的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恢复已受损的颈部脊髓功能。术前常规随同医师观察和检查病人的四肢运动感觉等颈部脊髓的功能情况,做好记录,以便术后对比观察。术后6 h~8 h 内每隔30 min 让病人听指令活动手指和足趾,以判断脊髓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情况,术后48 h 内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检查上下肢活动功能、肛门张力、膀胱功能,如上、下肢麻木感减轻,说明神经功能在逐步恢复。 2. 4 预防并发症护理 注意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失用性肌萎缩、血栓性静脉炎、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特别强调对压疮的预防,给予病人睡气垫床,勤观察、勤按摩,定时擦洗和更换体位,拆线后指导病人带橡塑颈围床上坐起活动,再逐渐离床活动。 3 心理护理 颈椎病病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初发期以否认、埋怨、自责和焦躁为特点;而治疗期则表现为消极、失望或者情绪波动;恢复期病人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对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悲观厌世,产生自杀念头。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从而了解病人的想法,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病人住院期间,要仔细为病人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消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颈椎病病人一般喜暖怕凉,故安排床位时一般避开门窗,防止风寒,必要时增加被褥以防止受凉;对于行动困难的病人,护理人员要主动帮助病人解决行动困难,做好生活护理。同时应向病人主动介绍适合病人的电动牵引机、颈椎吊带牵引、推拿、针灸等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向病人讲明疾病与心理情志的关系,鼓励病人怡情悦志,安心养病。 总之,病人若能正确地认识疾病,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认真地、正确地对待疾病与医护人员密切合作,这将胜过所有的“灵丹妙药”。 4 健康教育 为使脊髓型颈椎病病人从身心两方面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可以通过语言教育和示范教育等多种方式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宣教,以促进病人康复。 综上所述,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病情复杂、病程缓慢的病症。护理人员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认真做好对病人各方面的护理工作;同时,鼓励和支持病人积极治疗,争取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