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上海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潘黎) 导尿管对人体而言是异物,如插入尿道并长期留置于尿道及膀胱内,会破坏尿道及膀胱的正常生理环境,减弱尿道及膀胱对细菌的防御作用。陈氏对72例留置导尿患者观察,发现当天插尿管发生尿路感染占4. 1% ,留置导尿3、7、11天,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1%、26%、72% ,表明医院尿路感染与插管及尿管保留时间有直接关系,且尿管保留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临床上多采用膀胱冲洗作为预防和控制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措施,但是张氏等研究发现,膀胱冲洗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并不低于未行膀胱冲洗者,甚至更高。原因可能是:膀胱冲洗液对膀胱产生机械性的损伤或化学性损伤、操作时增加接口的污染机会、膀胱冲洗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性而且使导尿管腔内尿液逆流入膀胱而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女性患者、免疫功能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另外,老年人尿路感染率比其他年龄明显增高,重度昏迷病人尿路感染率比轻、中度昏迷病人明显增加。 病原菌通过尿管腔内壁逆行感染,其逆行感染的病原菌多来自集尿系统、集尿袋及集尿袋放尿口污染。再因集尿系统的反复开放,通过膀胱冲洗管和护士的手等途径引起的外源性感染增加。导尿管腔外途径感染的主要环节是尿道口的污染。病原菌通过尿管外与尿道黏膜之间的间隙逆行感染,其病原菌主要是以往尿道和直肠的携带菌,属内源性感染。 留置导尿伴尿路感染的症状有排尿时感到疼痛、小便次数增多、膀胱和尿道疼痛、无症状的不舒服、尿液颜色的改变(如变为淡粉红色) 。美国医疗机构诊断标准为:发热≥37. 8℃;白细胞≥1. 4 ×10*9 /L (14000 /mm*3 ) ;如果没有发热,白细胞不升高,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低。我国依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插管后诊断尿路感染的标准为: ①插管后患者体温 37. 5℃。②尿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③中段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 /ml, 革兰阴性球菌浓度≥105 cfu /ml。 留置导尿适应证: ①尿道闭塞或有大量残余尿者; ②术中、术后排尿困难者,尤其是泌尿系统的手术; ③尿失禁; ④重危患者监测尿量。要树立插入导尿管就可能引起感染的观念,尽量不插尿管。对尿失禁者,女性用高吸水性树脂材料(俗称“尿不湿”) ,男性用尿袋。 对必须导尿的患者,要选择适宜的尿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正确掌握导尿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插导尿管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尿道黏膜,引起水肿或出血,导致尿路感染。导尿管插入深度要适宜,气囊内注水量要合适,避免引起尿道及膀胱黏膜的损伤,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越高,因此应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对已留置导尿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的放尿方法,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