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的护理管理
发布日期
2008/5/7 14:35:11
关键字
PICC置管
来源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年第12期
分类
护理新技术
内容
(本文作者: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 王建新等) 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 ral catheter ,PICC) 置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经浅表静脉给药困难的问题,尤其是静脉化疗的给药困难,此技术是静脉给药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但在PICC 使用过程中存在风险,若处理不当,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如何防范和降低PICC 置管风险,保障PICC 置管安全,是护理管理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我院自2004 年3 月至今已完成PICC 置管163 例,未发生重大不良事件,此技术得以顺利开展和迅速推广。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2004 年3 月至2006 年9 月我院对163 例肿瘤患者行PICC 置管。其中男101 例,女62 例;年龄13~87 岁,平均(52. 1 ±415) 岁;留置导管时间为13~373 d ,平均(9715 ±1012) d。 1 . 2  结果 行PICC 置管的163 例患者中,发生穿刺点感染1 例,静脉血栓9 例,机械性静脉炎3 例。静脉血栓9 例中,6 例置管时间≥60 d。穿刺点感染患者经局部消毒、莫匹罗星软膏外涂后好转。静脉血栓形成者拨管后,并经溶栓治疗后好转。机械性静脉炎经局部热敷或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涂后好转。无一例发生导管破裂、导管断裂情况。 2  管理方法 2. 1  制定置管技术资格准入制度 卫生部医政司在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细则中要求:“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维护患者安全。”至今,上级主管部门尚未下达对PICC 置管等侵入性操作的技术资格准入文件。对于PICC 置管的培训和证书发放均由产品供给企业承担。对此,我们专门请示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医院主管领导,并根据现状及时制定了我院PICC 置管技术准入制度,作为目前开展此项工作的权宜之计,确保该技术项目安全有序进行,并具法律效应,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2. 1. 1  培训对象的选择 对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静脉穿刺技术娴熟的的护士进行培训。 2. 1. 2  培训单位的选择 选择有影响力的产品供应大公司或有多年应用经验的三级甲等医院。 2. 1. 3  操作者的资质审定 凡经培训后的学员必须经护理部的临床考核审定,审定操作的全过程,认定学员技术胜任能力。 2. 1. 4  相关资料的备案 学员的培训证复印件和护理部的考核审定书一并存档备案。 2. 2  制定手术材质的准入制度 PICC 导管必须由使用科室填表申购,经设备科和护理部派专家调查认定,由主管院长审批后方可进货使用。 2. 3  制定手术前后的告知制度 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医护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疑问。 2. 3. 1  置管前的告知 置管前通过口头和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其接受PICC 置管的目的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要求患者和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名。 2. 3. 2  置管后的告知 置管后作口头和书面的相关知识教育,使患者和医护人员共同防范并发症的发生。 2. 4  制定置管操作规程 我们按循证护理方式,查阅大量资料,制定PICC 置管前后护理规程和置管术操作规程,注重环节,着眼细节,严把质量关。如:置管前详尽地评估患者;化疗药物输注流程;置管后封管和换敷料细则;防堵管、防静脉栓塞、防导管感染细则;带管回家患者的管理(一律由门诊专人接待和换药) 等。 2. 5  制定PICC 置管人员外出会诊制度 针对PICC 技术的兴起,我院几位操作者常被邀请外出置管或给予置管指导的情况,我们参照医务科外出会诊管理制度,制定PICC 置管人员外出会诊制度:要求邀请方传送书面联系单,经护理部批准后方能外出会诊,会诊返回时带会诊回执单在护理部备案等。 3  小结 PICC 置管是一项高风险的技术操作,护理管理者应以积极慎重的态度支持临床开展,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引导下属认真执行,确保该技术安全开展。 我院对PICC 置管的开展谨慎、规范,3 年来所发生的置管并发症远低于文献报道,也未发生因置管而引发的护理纠纷。但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仍较高,而且一旦发生,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血栓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有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概率比普通人高7 倍,其中血液肿瘤的危险性最高,其次为肺癌和胃肠道肿瘤患者。肿瘤细胞可直接活化凝血系统,促进血栓形成。另外,化疗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也会促使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我院刚开始开展PICC 置管时,对静脉血栓的认识不够,发生率相对较高。经积极查找资料、分析原因后,加强了穿刺侧肢体握拳、松拳动作的功能锻炼,对高凝状态的患者预防性地使用抗凝药物,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