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广西区妇幼保健院 武林华) 20世纪70年代,国外开始提倡婴儿抚触疗法,1995年传入中国并相继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先理论后实践的开展了婴儿抚触这项医疗护理新技术。通过综述婴儿抚触的概念、生理学基础、益处、方法及临床应用状况,使我们对这一领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1 婴儿抚触的概念 抚触源于英语TOUCH,抚:轻轻的按着,抚摸;触:碰、遇着。抚触是指轻轻的按着并来回的移动。婴儿抚触是指通过抚触者的双手对婴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秩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摸,让大量温暖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婴儿在出生时,受到温暖羊水的抚触,分娩过程中接受了产道收缩所带来的这一特殊的按摩,出生后,由于环境改变,寒冷、噪音的刺激,婴儿会感到不适应恐惧、哭闹,当给予婴儿亲吻、爱抚、甚至轻轻地拍拍婴儿都能使婴儿安静,产后早接触也属于抚触的范畴,人体对接触和抚摸的需求是天生的。研究表明, 婴儿抚触是一项科学的有手法技巧的医疗护理技术,它能极大程度的满足婴儿触觉这一天生的需求,使婴儿产生安全和幸福感,婴儿抚触被认为是对婴儿健康有益而自然的一项医疗护理技术。 2 婴儿抚触的生理学基础 皮肤被覆盖在全身表面,约为体重的16%。内有大量的引起触觉的神经末梢和各种触觉小体,皮肤是最大的感觉器官,是神经系统的外在感受器,这种触觉感觉器可将所感受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对这些冲动进行分析、判断,作出相应的反应,并可以刺激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传统医学认为,按摩人体可调动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调整和理顺各种病理状况,恢复生理功能,使异常的神经系统功能转为正常。 抚触是通过皮肤来与体内各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体液系统相联系。其生理学机理仍继续在研究之中,现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已显示,温和的抚触可促进迷走神经活性,伴随胃肠道的胃泌素、胰岛素分泌增多,使食欲增加,并加强对食物的吸收,因此婴儿的体重可增加,同时鸟氨酸脱羧酶与生长激素水平升高也使婴儿生长速度加快。研究者还发现接受抚触的新生儿较易被唤醒,他们认为是慢波睡眠期的表现。在慢波睡眠期,早产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垂体的各种促激素分泌增多,特别是生长素的分泌达到了最高峰,因此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Harrison博士研究发现温和的抚触能减少早产儿去同步睡眠的间隔,但对他们的氧饱和度、心率及慢波睡觉无影响,实验证明,在去同步睡眠期间,脑组织内蛋白质合成率最高,这对于早产儿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重要意义。一项研究显示,生长基因对触觉刺激有反应,提示抚触与生长发育之间关系的基因基础。研究表明婴儿抚触后体内5—羟色胺的产生增加是减弱应激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基础(婴儿按摩手册)。 3 婴儿抚触的应用结果 3.1 抚触促进了婴儿体重的增加:1982年美国的Field博士报道了30例早产儿在静脉输液的同时,给予橡皮奶头吸吮的研究结果,提出吸吮刺激能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组相比,给予奶头吸吮的婴儿中,有27例明显缩短了胃管营养时间,提前3天开始奶瓶喂养,提前8天出院。体重增长也相对增多。同时,继续深入研究,1984年对40例早产儿(治疗组)每天进行3次按摩,每次15min,共10天,这些早产儿平均胎龄31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280克,且无器质性疾病,研究表明,接受按摩治疗与未接受者相比,尽管两组热量摄入相等,前者较后者体重多增加47%,而且住院天数减少6天。Field博士也对有可卡因接触史的早产儿进行每日3次,共10天的按摩,发现接受按摩治疗者较对照组每日体重多增加28%。 另一项研究同样支持这一观点:对102名健康状况相同, 孕周在26~31周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发现睡在布制卵型鸟巢中的早产儿与接受常规护理的早产儿相比,两组在体重的增长上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的长于后者。研究者认为,后者接受的接触较多,而触摸能促进早产儿的发育,从而减少了住院天数。 1999年白求恩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抚触与早产儿健康的研究,出生后3天开始按摩,每日3次,每次5~15min,40天后结果抚触组比对照组 体重增加38%,进乳量增加17%。 2001年,赵婉文等将80例正常新生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对40例新生儿(抚触组)进行正规的抚触活动,出生24小时后每日两次,每次15min,在婴儿进食后1小时后进行,观察两组在抚触前后15min的血糖,体重的变化,结果抚触后的新生儿血糖明显降低,体重明显增加。 3.2 抚触能促进婴儿的神经行为功能的发育:研究资料显示,接受按摩的早产儿在Brazelton scale测评中无论是在习惯化、定向反应、活动度还是状态行为调节上都有较好的表现;同时在应激行为测评中,表现为一些应激行为如吸吮动作、痛苦表情和紧握拳头等的减少。 Kitch ing博士对分娩后立即接受过复苏的早产儿进行各种触摸,发现触摸能促进早产儿对当前行为的感知能力,改变早产儿的行为窘迫。研究也发现按摩能消除早产儿的紧张情绪,给予他们安慰,使之有安全感,表现为哭闹明显减少,能很快入睡且夜间睡眠较长。王彬等对分娩后的新生儿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抚触,结果表明:抚触后的新生儿奶量摄入高于对照组,体重明显增加,促进了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婴儿按摩手册),王中弥等对120例足月剖宫产儿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每日3次,每次15min的抚触。结果出生后42天统计,抚触组奶量摄入及体重均多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出生后第5天跨越反射及托腹抬头反射优于对照组。抚触有促于婴儿体重增加,促进识别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成熟。母婴接触,提高母亲的良性反馈促进母乳量的增加,有助于母乳喂养。 柯国琼等在传统抚触方法基础上加脊背捏提法,对200例新生儿进行改良抚触, 每日3次,每次15min,结果显示:接受改良抚触后的婴儿第4天 神经行为可安慰性增强,双上肢前臂弹回活跃,手握持易抓握和重复抓握,反应良好,睡眠时间延长,易入睡, 哭闹减少,42天两组婴儿头围身城、尿糖,严格控制饮性,抚触能促进婴儿生长发育与神经系统的发育。 3.3 抚触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功能:一项对HIV阳性的成年人进行一个月以上的按摩治疗,发现他们的自然杀伤细胞数目及其活性有明显的增加。显示按摩能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美国触摸研究中心(TRI)对HIV携带婴儿在出生后两周内指导婴儿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每天进行3次,每次15min的按摩,观察其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婴儿体重明显增加,平均每日增长33克,而对照组为26克,在Brazelton评估中表现更好, 激惹性减弱,运动节律增强,更能良好的调节自我状态,同时婴儿对母亲按摩的依从性接近100%。连续3天,结果发现婴儿的并发症和紧张行为减少,平均每日体重较对照组多增加28%, 在Brazelton评估中,行为发育相对较成熟。抚触可明显提高免疫力。 3.4 抚触能改善婴儿的健康状况:李智英通过对早产儿实施口腔按摩辅助方法,促进口腔功能发育使婴儿尽快具有吸吮能力。杨艳等,用维生素配合按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者指导哮喘儿童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每日进行20min的抚触,观察按摩对哮喘症状的影响, 发现按摩后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心率减慢, 减少不安情绪。菲律宾医院研究结果表明,按摩与喂蔗糖水同样有减轻疼痛的作用(婴儿按摩手册)。 4 婴儿抚触基本方法及要领 强生公司提供的按摩技术:头部:两手拇指从前额中央向两侧滑动,两手拇指从下额中央向外侧、向上滑动;两手掌面从前额发际向上、后滑动至后下发际,停止于两耳后乳突处;胸部:用两手分别从胸部的外侧向对侧的外侧滑动。腹部:两手分别从腹部的右下侧经中上腹滑向左下腹。四肢:双手抓住上肢近端,边挤边滑向远端,并揉搓大肌肉群及关节;下肢与上肢同。手足:两手拇指指腹从手掌面跟侧依次推向指侧,并提捏各手指关节。足与手相同。背部:婴儿俯卧位,两手掌分别于脊柱两则由中央向两侧滑动(婴儿按摩手册)。 依照奥克特按摩技术,根据手法的轻重将按摩分为按摩和抚摸。按摩是能够推动皮下肌肉的活动;抚摸是对皮肤表面非常轻柔的接触。刚开始按摩,手触婴儿不能用力过度,须轻轻的抚摸,通过观察婴儿的反应和表情来确定其可承受的程度。较小的部位用指尖,大点的部位用手指或掌心甚至整个手掌,应均匀进行。基本程序为:从头到脚,先腹部后背部,按摩与抚摸相结合交替进行,以抚摸结束,每次约20min。 Harrison博士认为,出生一周的早产儿不能承受按摩,因而他的研究组简单的将手放于早产儿的头或背部,每日3次,每次10min,她认为对于出生后早期有病的早产儿,一旦无需给氧,就能接受按摩。 Field博士的研究组将按摩疗法分为三个阶段,各5min。第一阶段:将早产儿置于俯卧位,加以适当的压力,抚摸他们的头面部、颈肩部、背部、上肢和下肢,各1min,第二阶段:将早产儿置于仰卧位,活动他们的四肢,如做四肢的被动屈伸运动;第三阶段重复第一阶段的动作。这样的按摩治疗每日3次,每次15min 5. 国内婴儿抚触的展望 抚触是社会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项新的保健服务。基于对胎儿、新生儿、婴儿的心理研究以及他们的需求而总结出来的一种措施,方法简单、易做,安全,在当今预防保健需求不断提高的状况下,具有很大的市场推广潜力。我院产科病房从2000年4月起到2002年4月止,已开展婴儿抚触3828例。该项目深受产妇及家属的青睐。抚触后的新生儿吃奶好,睡的香,莫名其妙的哭声少,体重增加快,无一例便秘、胀气及鼻塞现象。越来越多的产妇出院后来电话联系要求上门服务。抚触为婴儿提供了健康成长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