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姚梅琪等) 中枢性高热是护理难点,为提供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本课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在检索相关文献后,依据研究提示,设计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中枢性高热。首先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预实验,继而对3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对中枢性高热有显著性疗效(P 0.05),有效率100%。 1 方法与资料 1.1 检索1983年1月至1994年10月十年中外文献,以MEDLINE CD-ROM、CBMDISC、CMCC为检索工具,英文: exp fever/all、infusions- intavenous/all orfluid-therapy/all、(low temperature) or cold or hy-potherm or cryotherapy or psyct;中文:发热(扩展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词、输注,静脉内/全部副主题词或输液疗法/全部副主题词或静脉、低温或降温、发热或高热为检索途径进行检索。 1.2 根据检索资料进行综述,组织护理专家研究,设计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法,即:为中枢性高热患者静脉输入0~10℃低温液体(10%葡萄糖、5 %葡萄糖、5%葡萄糖盐水、林格氏液)500~1500ml,滴速:40~60滴/min,起降温作用。 1.3 为保证静脉滴注低温液体的安全性,首先对30例健康志愿者(志愿组) 进行静滴低温液体预实验,并进行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电图(ECG)、脑血流动力学(CBA)监护。观察输液前后生命体征变化。 1.4 对确诊中枢性高热的30 例患者(治疗组),在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处理后,体温仍高于39℃,且持续24h以上者,进行静脉滴注低温液体研究。监护方法同志愿组。 1.5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 软件,对降温前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进行显著性检验。 1.6 在临床研究结束,获取临床资料后,为验证和进一步支持研究结果,再次检索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中外文献,对国内外应用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中枢性高热的相关研究进行查新,检索工具7种,即:MEDLINE CD- ROM、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MCC、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库、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汇编、相关现刊。检索词:英文hypertherm or fever (exp)/all 、central nervoussystem diseases (exp )/all or brain diseases(exp)/all orbrain injuries(exp)/all 、infusionsintravenous/all or infu-sions parenteral(exp)/all 。中文:中枢性高热、高热或高温或发热或发烧/脑疾病/脑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输注,静脉内/(静脉和输注或滴注或输入) 。 2 结 果 2.1 1983 年1月至1994年10月查新结果表明,国外有述及静脉内输注低温液体的文献两篇。 2.2 3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静脉滴注低温液体降温疗效(表1) 。 2.3 3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表2) 。 2.4 30例健康志愿者输入低温液体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表3) 。 2.5 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查新结果,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有46篇,密切相关文献3篇。 3 讨 论 3.1 文献检索的意义。本研究进行了两次文献检索,第一次是为了科研设计,在第一次文献检索中,查到2篇相关文献,Kostolowski J用低温林格氏液输入患者体内治疗手术后酸中毒。Tollofsrud S在健康志愿者体内输入低温液体,进行血液动力学、血生化、心脏肽等研究。提示我们可以用低温液体输入患者体内。于是在本院护理专家、医师等共同研究下,设计了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方法。第二次则为验证和支持本研究结果。通过第二次检索,查到相关文献46篇,密切相关文献3篇,对静滴低温液体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有效性、安全性、先进性提供实证依据。 3.2 静滴低温液体的有效性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3.2.1 在正常情况下,人是恒温的,不因外界气候改变而有显著差异。而中枢性高热则不同,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对外界冷、热刺激不能随时调节,体温容易受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中枢性高热患者,在患者静脉中输入大量低温液体,无疑给机体一个强烈的冷刺激,由于此时体温调节中枢处于失控状态,反而导致降温有效。 3.2.2 血液中的水比热大,可以吸收大量的热而本身温度升高不多。本研究在降温时要求输入大量的低温液体(500~1500ml)。一般成人全身血量为3000~4000ml,由此可知,降温时输入的水分已达人体总血量的12.5%~50%。水分的输入,吸收了体内大量热量,从而使体温下降。 3.2.3 根据热力学原理,Q吸=Q放,欲使高热的体温下降,必须要有吸热和放热的过程。降温时,低温液体随血流在体内周身循环,主动吸收机体内部的热量,显然能有效地使体温下降。 3.3 静滴低温液体的安全性。本研究对30例健康志愿者、30例中枢性高热患者,在滴注低温液体前后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和显著性t 检验,结果P 0.05(除外体温),提示静脉滴注低温液体对生命体征没有影响,这是因为: 3.3.1 低温液体是通过周围中小静脉进入体内的,中小静脉只含极少量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结构,局部中小静脉收缩不会引起血压升高。因为血压是指血流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而不是静脉,尤其不是中小静脉。 3.3.2 降温的对象是中枢性高热患者,高热时体内代谢亢进,耗氧、耗能增加,呼吸、心率相应增高。当输入低温液体时,机体最早的反应是体温下降,体温下降后,呼吸、心率增高症状得到缓解,因而降温前后呼吸、心率等无明显改变。 3.3.3 大量研究证据提示,动物在体温降低情况下对脑有保护作用,如低温可降低神经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增加神经原内泛素的合成;保存腺苷酸池,改善能量代谢状态;抑制氧自由基产生等等。脑功能的维护对中枢性高热病人的生命呈正相关。 3.4 静滴低温液体的创新性: 在3篇密切相关文献中,1篇《冷甘露醇液抢救脑出血中枢性高热20例》,报道了1994年周茂正,用4~6C的20 %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治疗脑出血中枢性高热。降温有效率100%但是存在问题: ①5/20例出现不同程度抽搐; ②甘露醇液在低温下极易结晶。另2篇文献均为本研究发表的论文,分别发表于1997年和1999年。二者相比,本研究略胜一筹。具体为:60例未出现不良反应;设安全对照研究;低温液体不结晶;低温液体中加入抗生素可延长半衰期。 4 结 论 本课题应用检索工具,以国内外研究为切入点,对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降温研究,实践表明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是一项有效、安全、先进的护理新技术,对治疗中枢性高热有显著疗效。 表请入期刊全文库检索此篇文献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