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孙颖丽等) 随着医疗条件的逐步提高, 心电监护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临床护理中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心电图, 从而要求护士能迅速准确的判读心电图, 了解患者的异常情况, 作出及时的处理。本研究旨在了解临床一线护士对心电图知识的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 指导护理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临床一线护士共42 名, 其中心内科16 名、心外科14 名、急诊科4 名、普通外科4 名、骨科4 名, 年龄20~43 岁, 均为女性。中专学历11 名, 大专学历31名; 护龄小于2 年18 名, 3~5 年22 名, 6~10 年2 名; 初级职称者36 名, 中级职称者6 名。 1.2 方 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 调查现场采用封闭式, 由专人统一组织、统一指导, 但不引导回答,独立填写, 填写时不查阅书籍, 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42份, 回收42 份, 回收率100 % , 全部为有效问卷。 1.2.2 调查表内容: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包括学历、护龄、所在科室、职称等个人情况。对心电图判读的情况调查内容: (1) 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2) 各波段间期的正常范围。(3) 各种常见心律失常典型心电图的判读,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等。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SPSS11.5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护龄、科室、学历组总正确率, 各组内采用SNK方法比较, P 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各种异常心电图判读情况心电图各波段命名判读总的正确率为75.40 % , 对各波段间期正常值为29.76 % (图1) 。
2.2 不同护龄、学历及科室间心电图判读情况大专学历较中专学历判读总正确率高( 37.95 % vs36.90 % , F = 51.9 , P 0.05) , 护龄 2 年、3~5 年及6~10 年之间判读总正确率有统计学差异( P 0.01) , 随护龄增长总正确率增加( 2 年vs 3~5 年P = 0.177 , 3~5年vs 6~10 年P 0.01 , 2 年vs 6~10 年, P 0.001) 。 不同科室之间判读总正确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05) , 但各科室之间SNK法比较, 未见统计学差异。见图2 。
3 讨 论 多项研究表明, 临床护士对心电图的认知尚不尽如人意。正确判读异常心电图可以使护士对患者状态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提供相应的治疗及护理, 反之, 则延误患者治疗。 本研究中, 75.40 %护士能够准确判读心电图各波段命名, 但仅有29.76 %的护士能够正确指出各波段的正常值,而对于异常心电图波形判读整体正确率不高, 可见护士对于心电图的基础知识尚缺乏了解。调查中对于室颤、室扑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心电学改变仅有33133 %及23181 %护士能准确判读, 临床中如遇此种情况, 必然会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 造成严重后果。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随着护士学历及工作经验增长,其判读心电图的能力也相应增加, 与肖霞等、李梅玲等的研究结果类似, 高学历水平有利于护士更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 从而提高其业务水平及能力。而随着护士工作经验的增长, 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时间更多, 其临床护理经验更加丰富, 对心电图的认识掌握也更好。在多因素方差分析时显示各科室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而进一步的组内分析未见统计学差异, 提示各科室之间护士对心电图的整体认识水平较平均, 得分较低与其入选护士护龄及学历均较其他入选组低有关。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护士的心电图基础知识掌握:⑴进一步强化心电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⑵鼓励护士参加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科室护士的学历水平。⑶改变单一“看图识字”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不同层次的心电图知识培训。⑷加强护士之间的交流, 鼓励高年资护士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充实低年资护士知识水平, 同时也鼓励低年资护士能不断向高年资护士求教相关知识, 提高自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