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新疆医科大学 张新等) 中医护理在传统医学中,有着“三分治、七分养”的论述,但由于历史原因,尚未形成独立学科,随着西医医学模式的转化和病种变迁,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护理观、辨证护理观和在预防疾病、养生保健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逐渐为国内和国际医学界所理解、重视、研究并采用。目前中医护士学历偏低,大多数毕业于西医护理院校;加之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矛盾突出,护理管理工作滞后,继续教育机会少,一些医院的护理人员得不到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中医知识相对缺乏,中医护士短缺。现就国内中医护理教育的情况进行综述。 1 相关概念 1.1 中医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病人及老、弱、幼、残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1.2 护理在职教育护理在职教育指在医疗机构内与护理工作职责有关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学习活动。美国护理协会把在职教育定义为帮助个体在特定的机构内有效地完成工作。随着对工作效率、质量、有效性要求的提高,在职教育又定义为一种组织内的成长活动,以帮助组织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包括评估、维持、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来实现这一目标。而护理人员在职教育包括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continuing nursingeducation,CNE) 及毕业后学历教育。 2 国内中医护理教育的进展 2.1 在校教育 2.1.1 中医护理学历教育的发展中医护理专业从中医学中分化出来始于20 世纪60 年代。我国高等中医护理教育开始于1985 年。1999 年3 所院校开设中医护理本科教育。2006 年有4 所院校开设中医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高等中医护理教育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培养了一批具有中医护理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台湾“中国医药大学”1966 年设立护理大专班;1997 年培养兼具中西医理念的硕士护理人才;2002 年培养兼具中西医理念的博士护理人才。 2.1.2 中医护理专业中医课程的设置现状沈勤等对全国7 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中医护理教学现状的调查显示,7 所院校均开设了中医基础知识课程和中医护理课程。中医临床护理课程课时数最少为126 课时,最多为306 课时。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本科的课程设置中, 中医学基础课程总课时为540 课时; 中医护理课程总课时数为360 课时。刘鸿慧等[10]尝试教学改革,把《中医护理技术》作为一门特色课程,其中理论40 课时,实践24 课时。台湾中医护理学建立了包含中医学概论、中药学、中医护理学等共180 课时的课程审查认定基准及认定作业制度。 2.1.3 西医院校开展中医护理的情况2001 年温州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中医学总时数为57 课时,理论43 课时,实践14 课时,理论与实践课之比为3∶1,无临床实习。除针灸学安排课堂操作外,中医护理操作等内容均是录像代替。有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的中医教学时数相差甚远, 多数为30~36 课时,所有学院均未安排临床见习或实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中国高等医药教育课程指南》中分析了高等医药院校四年制护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 其中20 所开设了1~2 门中医护理相关课程,学时27~144 不等,平均为48 课时;课程不一,有中医学、中医护理学、中医学基础和针灸学等。 2.1.4 中医护生临床教学中医护理虽然历史悠远,但中医护理后期临床教学缺乏经验,无现成模式可循。陈爱茜提出中医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学生问诊能力训练不够, 教学内容重“西”轻“中”,不重视临床实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饶晓明等报道了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围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以“集中讲、跟师学、动手练、独立做、严考核”为教学重点,同时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做法。 2.2 在职教育的情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要求的提高, 中医护理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大多数中医院护理队伍的现状及服务质量令人担忧, 如何有效提高中医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成为提高中医服务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2006 年广州省中医院对不同年资的急诊科护士给予相应的培训,通过培训,其应急应变能力不断提高。深圳市中医院对护士实施分阶段、规范化培训,经过5 年的培训,护士的辨证施护能力、论文、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唐荣妹等通过对中医院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 认为定期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是提高护理人员能力的有效途经。2007年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通过中医操作训练、晨间提问、中医护理查房等方式,对新招聘、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未参加过系统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护士实施为期1 年的综合培训, 培训后其中医护理综合能力和中医理论、操作技能测评均高于培训前。 3 中医护理教育的思考 中医学是几千年来我国历代医学对养生防病和医疗实践经验的荟萃和总结,内涵丰富,源远流长。但中医护理处于零散、经验式的状态,如何整理、充实发展中医护理理论,使中医护理理论系统化、标准化,是摆在中医护理学界面前的重要任务。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中医护理事业的前提, 培养高素质、有临床经验、有创新能力的中医护理人才是中医护理发展壮大的关键。 3.1 学校教育是中医护理持续发展,提高中医护理质量的可靠保证 3.1.1 西医院校应注重中医护理教育高等护理教育恢复几十年来, 西医院校对中医护理课程设置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的院校未开设中医学课程,多数院校虽然开设了中医课程,但多安排为选修课。高等护理专业中医课程须强调专业性和实用性, 西医护理本科的中医护理学的教学时数应不低于70 学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对授课教师进行护理知识培训, 有条件的院校可引进中医高等院校护理专业毕业的师资。 3.1.2 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护理教育改革 3.1.2.1 加强中医护理教师素质的培养培养高素质的中医护士, 必须有高素质的中医护理教师队伍。目前大多数中医护理教师来自临床,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带教经验, 但缺乏系统教学理论的学习。另外一些教师是医疗专业,缺乏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认识。因此,各院校应重视中医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研究生教育、国内外进修等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多争取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以拓展教师的视野; 加强国内中医药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加大中医护理科研力度;培养理论、科研、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加速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3.1.2.2 优化课程体系中医护理教育课程应摆脱传统中医教育模式,适当减少医学课程的比重,学校应以“精简基础、突出中医护理、人文并重”为原则优化课程体系。适当删减合并与中医学、护理学无关或不太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适当减少理论讲授学时数,增加相关临床科室的见习与实践。调整中西医课程比例,加大中医药类课程的比重,突出中医药护理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并适当增加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护理的需求。 3.1.2.3 重视实践教学,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中医护理工作独具特色, 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应让学生早接触、多接触临床,勤参加中医临床护理实践;应加强学生诊断和辨证能力的训练; 应通过护理操作技能、针灸推拿手法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运用能力。同时,开发实习基地,使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成为学生实习、专业教学实验和研究的基地。除了教学与临床的内部交流,还应加强校际间的师资交流,实现不同学校、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学经验的交流、互补,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3.2 岗位培训及继续教育是短期内培养中医护士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中医护士基本上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对中医基础知识掌握欠缺,因此必须对现有的中医护理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中医护理专业知识。中医护理不仅缺少人力,更为缺少的是人才培养系统和人才成长的环境,这将极大地影响中医护理学科的持续发展。护理部应有效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使用护理人员,把不同学历、不同职称的注册护士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指出了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 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 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对中医护理界的厚望,中医护理界应该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使中医护理保持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