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药药网 / 医院数字图书馆 / 关于加强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思考
内容
(本文作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张洪昌等) 2008年10月9 日召开的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在2020 年前必须实现的卫生工作的重大战略目标。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家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农民收入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搞好中医药继续教育,加速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对于解决农村缺医少药,保障八亿农民健康,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设新农村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1 现阶段我国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状况 我国中医药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从上世纪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的。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医药继续教育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表现是: 1.1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覆盖率逐步扩大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规模和实施领域不断拓展,教育质量和效益有一定的提高。我国近5 年来共实施国家和地方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200 多项,比“九五”期间增加近一倍。到“十五”期末,农村县(市、区)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已达到85%,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员继续教育受教育率达到77.9%,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和中医药人员受教育率的主要指标基本实现。 1.2 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 仅各地开展的“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就对5万多名在岗无学历的乡村医生进行了培训。除了普通的学历教育外,以各类专门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专项继续教育也有了较快发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县级中医医院专科(专病)技术骨干培训、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训、乡镇卫生院中医特色优势项目培训、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等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地推进了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3 初步构建了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体系 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组织管理进一步加强,初步建立起省、市县、乡、村四级人才培养教育网络,即以省级医疗机构和中医药大学为龙头,以市县级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为支撑、乡镇卫生院为依托,村卫生室为基础,构建起了能够承担各项综合医疗、预防及保健等教育或培训的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1.4 中医药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目前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学历层次,逐步形成了由以中专为主逐渐向大中专过渡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广大农村中医药人员素质的增强,在发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卫生服务,为农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廉价的医疗保健服务,为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传染病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 多年来,我国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事业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和薄弱环节。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尚不能适应农村的需求。我国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分布极不合理,与城市相比,农村中医药人员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 年,全国农村需要中医药人员按照千分之一人口计算约80 万人,现有52 万人,缺少约28 万人。随着农民中医药需求的增长和中医药队伍自然减员,每年还需要新补充约2 万人。农村中医药人才队伍知识结构老化,80%以上的高中级职称的人员集中在县直单位和大医院。广大农村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则不仅数量稀少,占人口比例更低,队伍素质不高。由于农村医疗环境较差,基层人员待遇偏低,导致中医药人才流失严重,普遍存在引进困难和断层的状况。 (2) 继续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管理不够健全规范,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尚无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同时缺乏全行业长远性的规划,政策实施效率较低,影响了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任务的落实。监督和评估制度不健全,对中医药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继续教育学分制度执行不严格,考核和登记制度执行不力,中医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与职务聘任、职称晋升和执业再注册等相挂钩的有关政策在许多地区尚未落实。 (3) 继续教育的形式不能满足农村基层的需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为各类中医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培训还不到位。有些继续教育项目的实施不够顺畅,影响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现行的成人学历教育基本上都要求参加统一考试,入学后要求脱产在校学习,这对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在岗的基层农村中医药人员来说存在着工学矛盾。许多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偏离农村基层中医药人员的特点,同时由于培训条件和所需费用较高,不适应农村中医药人员的培训需求。 (4) 继续教育的支撑条件亟待改善和加强。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相关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完善。近年来,中医药人员培训经费的总数虽较过去有所增长,但相对于国家卫生事业投入的增长来说依然比较缓慢,甚至比例有所下降。在经费的使用方面,各地主要用于培训、师资、教材及学员学费的补贴等方面,无力承担更多的任务。基地建设是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各地建立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软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其数量和教学条件都不能满足各种培训需要。 2 加强新时期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新时期,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加速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1 加强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是实现卫生工作目标的重要选择 目前各地农村普遍存在缺医少药、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致富十年功,大病一次穷”。“看病难、看病贵”,已经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主要障碍。这不仅严重影响卫生保健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中医药在保障农民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诊断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许多治疗以手工操作为主,中药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和矿物,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发展中医药事业,能减轻农民经济负担,满足农民看病需求。我国优秀医学人才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看病难的问题主要是农村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医生,卫生技术力量不足。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在于大力应用中医药资源,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为农村造就大批中医药适用人才,是农村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必然选择。在现实条件下,只有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缺医少药的矛盾。 2.2 加强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坚定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兴旺发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医药卫生事业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维护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从而保障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基础作用。现在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医药事业正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各种挑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院校教育是基础,继续教育是关键,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农村中医药人才的必由之路。搞好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的新思路,指导和推进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才能使其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取得新成就。 2.3 加强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以人为本”,首要的是要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本。“维护人权”首先要维护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广大农民是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没有他们的健康,就没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农村的繁荣。中医药事业是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中医药是重要的卫生资源,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群众基础广泛。中医药在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在缓解农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加强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对于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把搞好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加大推进的力度,以切实提高我国农村中医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3 搞好新时期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对策 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健康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着在2020 年前必须确保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卫生工作重大战略目标,积极研究制定能够推动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统筹规划、认真实施,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3.1 研究制定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搞好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应加强调查研究,对我国现阶段农村医疗卫生、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现状、问题、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分析与评价。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规划和方案。应本着注重可行性,突出适宜性、强调实用性和综合性的原则,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要对加快发展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培养计划、基地建设、队伍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措施、方法步骤、政策制度和资金筹集等作出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定。同时,要加强法规、规章制度建设,使中医药继续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2 健全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管理,建立并完善行业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医药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管理组织,完善管理体系,加强对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调控和质量监控。创新管理手段,利用现有信息、网络资源,构建中医药继续教育信息管理平台,积极营造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强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制度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保障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积极有效推进。完善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和对实施继续教育单位的约束机制,加强对中医药机构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督导。 3.3 建立符合农村特色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探索创新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应构建“以理论学习为基础、技能培训为重点、素质提升为核心、基地建设为支撑、制度机制为保障、高中等学校和医疗机构为依托、各级政府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因地制宜”的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灵活的培训方式,如,实行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相结合;共性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普遍轮训与定向培养相结合;全科培养与专项教育相结合;学校面授与远程教育相结合;固定学制与弹性学制相结合等等。认真总结学分制继续教育的经验,创建学分制教育的最佳有效方式。各中医药院校应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适应农村医务人员需求的知识模块,突出针对性、实用性,为农村基层培养用得上、用得好的中医药人才。 3.4 强化面向农村需要的医学教育 针对目前医药学科的毕业生宁愿在城市里做药品促销员,也不愿意回农村工作的现状,应建立面向农村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专门培训基地。对有政策与资金支持的“定点招生、定向就业”,为农村培养医学人才的办学形式,政府应给予政策扶持。医学院校可运用初中毕业后学习5 年或高中毕业后学习3年的高等专科教育等方式,定向为农村培养适用的中医药人才。在医学高校里开设“农村医疗专业”本科教育,以相对低的录取分数和学费吸引考生,毕业后回农村工作。开设“农村中医药学硕士”教育,为农村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中医药人才。改革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农村中医药人员的收入,给予不低于城市同等岗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应充分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卫生人员的基本生活条件,使他们“留得住”,以稳定农村中医药队伍。 3.5 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各级政府要依托现有的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等机构,组织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管理规范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形成由多层次、多类别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组成的中医药继续教育实施网络。应建设一批国家和地方的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和农村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基层培训基地。在基地建设上,应选择特色优势强、技术力量雄厚的专科进行重点建设。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改善办医条件,使其在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立继续教育基地评估制度,制定评价标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对继续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 3.6 制定符合农村卫生人员特点的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 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政策是导向,人才是关键,人员待遇是保障。贯彻“只有接受继续教育,才能继续执业”的理念。应根据国家职称改革的方向和要求,加快农村中医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建设。完善中医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与任职、晋升、执业再注册等挂钩的机制。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晋升的具体办法。完善中初级中医药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和资格的评价手段,推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法。要制定特殊政策,适当放宽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中医药人员的晋职晋级条件。 3.7 完善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资金投入和使用政策 积极探索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主要应实行免费教育。各级政府在制定卫生发展规划时,应充分重视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将中医药继续教育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继续教育的发展逐步增加。为保障农村中医药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经费投入机制。充分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筹措资金,逐步建立起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共同承担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费用的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支持中医药继续教育,积极筹集并探索建立中医药继续教育基金。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