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应融入人文关怀
发布日期
2008/11/12 13:46:23
关键字
继续教育
来源
《中国医院》2008年第9期
分类
护理继续教育
内容
(本文作者: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 丁伟芳等) 自古以来,医护人员就将“治病救人”作为行医的基本准则,注重“治躯体之病”与“救人之灵魂”相结合,在治疗与护理中促进患者身心健康。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观念的更新和疾病谱的变化,现代护理功能角色日趋丰富,对护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传播生物医学知识和提高护理技能,更重要的是传播人文知识,塑造人文精神,提高人文关怀能力。 1 当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1.1 观念认识存在偏差 近年来,虽然护理工作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各医院纷纷推行以人为本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但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仍以疾病分科为依据,对人文护理强调较少。继续教育内容大多就“病”讲“病”,而讲病时又是“病理、生理远远多于社会、心理”,医学专业占据了绝大多数内容,人文知识涉及较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许多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同样面临提高护理社会地位、提升护理人员素质两个历史性挑战,要求医院对教育进行改革,将新的教育观念落实在护理继续教育实践中。 1.2 内容设置重理轻文 重视医学基础知识,忽视人文社会知识是当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当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主要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其中,公共基础知识中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方面知识占的比重较大,文学、社会学、人际沟通、美学、礼仪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明显不足。医学基础知识中生物医学模式的医学基础知识所占比重过大,有关社会医学、心理治疗及其它与人文护理密切相关的知识过少。护理专业知识中虽然建立了专科护理的内容,但有关老年护理、精神护理方面的培养不足。因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内容设置不甚合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1.3 素质能力培养不够 护理专业是一个有机复合体,既包括临床护理技能,又包括人文关怀能力。众所周知,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有躯体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人,需要从身心上给病人以帮助,这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与能力。当前,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缺乏必备的人文知识及心理素质,造成服务中只注重功能护理,对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了解不够,无法适应“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 1.4 评价体系缺乏科学 当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测评手段相对机械和单一,偏重专业素质的评估,忽略了人文学科知识;对能力态度的测价缺乏较客观的量化指标,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同时,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评价中笔试多,口试、面试及操作性考试少,进行死背硬记的闭卷考试多,考察灵活应用的开卷考试少。 2 树立科学的护理人文教育观 2.1 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 护理是为健康服务的专业,是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人文关怀是现代护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护理技能,还要让患者感觉到护士是“美”的,这种美不仅指仪表形象的美,还包括谈吐、举止和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素质,对于接受诊疗的患者来讲,甚至比技术和专业知识更重要。专业知识可以在临床实践中短时间掌握,而人文素质的提高却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从患者的需求看,要求我们培养的护士不仅是医务工作者和专业技术人员,而且是社会问题的干预者和心理问题的疏导者。 2.2 正确处理“仁”与“术”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医学实践中治病救人是通过对人的关怀来体现的。传统医德强调“以人为本”、“医乃仁术”,“仁”实际上就是关怀人,“术”是指医疗技术,两者密不可分。在仁与术的关系上,仁是医学的前提,术是实现仁的手段,仁与术的统一,是医学的本质。“以人为本”、“学会关怀”应当成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和护理人员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要求护理人员通过“仁”来救人。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应坚持人文知识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文知识浸润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把培养“做事”与培养“做人”有机结合起来。 2.3 正确的人文素质教育观 护理作为一项最具人性化的事业,追求人与人真、善、美的高度和谐统一。因此,只有具备完善人格,甘于奉献的人才能胜任这一服务于人类健康的崇高职业。而完善的人格,离不开人文素质的教育。现代教育观念分为“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三个阶段。进入“人格本位”阶段以后,人文素质成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环境熏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因此,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修养,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养。 2.4 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人文素质中,最重要的是思想道德素质,这是一个人,尤其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方向。医学是充满人性的科学,“医乃生死所托,责任匪轻”、“至重惟人命,最难是医”。比起其它任何职业来说,医学对人的全面素质,尤其人文素质的要求更高。 此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要求护理人员懂得“人”的内涵,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了解人和理解人,树立对待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只有将人文教育融入其中,才能净化人的心灵,表现人的精神力量,形成和谐的人格。 3 加强护理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3.1 人文教育是护理学科迅速发展的要求 20 世纪以来,护理学和其它学科 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内涵和性质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整合越来越明显。同时,现代社会中人文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日益加剧,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逐步认识到,完整的医学应当是医学科学与人文文化的有机统一。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人,而且是社会意义上的人,是有思想情感的人。护理学科的发展特征和影响健康因素的改变,对人才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具备护理专业知识,而且具备更为宽广的人文知识,如社会科学知识、文学艺术知识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护理学科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求。 3.2 人文教育是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素质的要求 现代护理专业人才应当首先是和谐发展、人格完整的人,其次才是护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一直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纯科学的东西,忽视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根本问题上去培养人才。导致医院从实用主义的层面上判断事物、思考问题、寻求人生的答案。其结果是虽然掌握了一定知识和技术,却在健全、完整的人格方面存在一些缺失。作为一名和谐发展的护理专业人员,其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应建立在文化素养之上的,特别是建立在文史哲学之上的。所以,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仅要提高专业技能,而且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加强人文、艺术、社会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人和事物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应变能力。 3.3 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整体护理的要求 护理是一门典型的技术应用型学科,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强调专业知识培养,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养,造成护理人文社科知识、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相对不足,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相对欠缺。而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关注病人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关注病人心理需求的满足和人格、尊严的完整,这就决定了人文学科知识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的地位。要求在培养护理人员临床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具备良好的护理修养和服务行为。 4 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 4.1 明确教育培养目标,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整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应包括专业理论、实践操作、人文素质三方面内容。其中,理论知识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只有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实践能力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构建护理人员能力结构的主线,也是护理人员的“硬”实力,应始终把能力培养作为护理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特别是操作性、应用性的实践能力。人文素质是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护理人员的“软”实力,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精神等。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只有做到三位一体,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4.2 创新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人文教育体系 内容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人文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对护理专业而言,教育体系的革新要求淡化学科界限,注重素质与能力教育,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以有利于护理人员能力的提高为原则,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增加护理美学、护理心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人文素质修养、护理理仪等人文内容,不断完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信息科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知识,并将部分内容优化、重组,强化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不断完善整体护理的内容,以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人对健康的需求。 4.3 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文关怀的护理技能 在培养形式上,既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护理人员,又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护理人员座谈会,更新并统一观念,提高护理人员人文服务的意识。在技能培养方面,要求护理人员使用关爱性语言,规范行为礼仪,体现对病人的尊重。关爱性语言,能够使患者人格受到尊重,感受到温暖和亲切,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规范的服务行为,既是对病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职业的一种珍视,能够体现医务工作者的修养。仪容高雅端庄,着装符合职业要求,能够给人以纯洁文明的印象,唤起病人的美感,拉近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注重礼仪能够塑造新时代白衣天使自尊、自爱、自强的形象,给病人以亲切感、信任感。在尊重患者方面,应遵循“患者无小事”的原则,如为病人做治疗时拉上床周幔帘,为病人注射时拉上屏风,保护病人的隐私;为行动不方便的病人代购一些生活用品等,这些都是对患者的一种关爱。 4.4 积极营造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环境 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优化人格、提高境界、培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医院应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可以通过护士节组织新入院护理人员举行授帽仪式、宣誓仪式,表演以反映护理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开展专题演讲会,让护理人员表现自己对护理的认识和心声,增强对护理工作的热爱,使护理人员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精神得到熏陶。同时,构建良好的文化环境,通过开展主题向上、与时俱进的文化建设活动,规范院歌、院徽、院旗,提炼医院精神、院训、品格导向,明确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统一职工的思想,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医院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引导护理人员开展文学讲座、书法临摹、舞蹈学习班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文艺修养,以艺术感染力教化人的情感世界。 4.5 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努力提升教育质量 摒弃传统的“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成绩”的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评价办法,将人文关怀纳入考评体系中,体现专业理论与实践效果的统一,护理技能与人文关怀的统一,学习与工作的统一。在教育过程中实行动态评价,做到理论考核、护理技能、社会适应力和心理素质等比例适当。考核内容不仅要考查操作手法正误及操作步骤的熟练程度,更要考核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等,最终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的最终标准。而且,随着社会对护理岗位的职业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应进一步增强人性化、个性化和优质的人文服务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