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贵州省遵义县人民医院 陶孝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逐渐提高, 而社会的老年化导致了脑血管病患者逐年增多, 这严重妨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如何防治脑血管疾病是现代医学的一项重要课题, 而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 已经不是传统的生物学模式, 而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这就告诉我们, 人体健康受到损害,不只是细菌、病毒等因素, 还有心理、社会文化因素, 所以, 做好心理护理能使患者有一个最佳的心理状态。
1 入院初期的心理护理
1.1 热情接待: 让患者入院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医护人员要举止文雅, 态度和蔼, 向患者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及有关的医疗规则, 及其健康宣教, 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一种亲切信任的感觉, 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来配合治疗。
1.2 了解病人的思想和要求, 对病人的思想顾虑, 如悲观、提心、紧张等不良情绪, 应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性, 文化水平的不同, 针对病情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 语言要得体, 医护人员口径一致, 对文化水平高, 但情感意志脆弱的患者病情不易解释太重, 注意保护医疗, 对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 对达不到或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给予解释, 直至病人满意为止。
2 治疗中病人的心理护理
2.1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古人云“气从志”。是说有什么样的思想意志, 就会产生相应的气血运行和生理过程, 现代医学也证明大脑活动与机体免疫力有密切联系, 而信心是大脑思维活动的直接产物, 因此, 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对疾病的治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2 嘱患者保持好心情, 增强药物治疗作用, 病人的情绪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各个环节, 从而影响药物作用发挥及疗效。因此, 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使用积极语言, 对病人给予理解和同情, 从而得到病人的信任, 使其产生愉快的心情, 提高机体机能, 如消化分泌增加, 肠蠕动, , 吸收增加, 都可促进药物的吸收。因忧郁、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使病人产生应激反应, 如交感神经兴奋, 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等, 其结果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 甚至诱发和加重病情。
2.3 对伴有失语、偏瘫病人的心理护理, 对此类病人应该注意观察体态、表情、特别是眼神, 从中推断其要表达的意思和目的, 精心护理, 解除病人焦虑, 担心等不良因素。
2.4 对脑出血需绝对卧床休息病人的心理护理。此类病人由于突发疾病, 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 有的由于不愿麻烦家属或难为情, 坚持到厕所大小便, 遇到这种情况, 医护人员要说明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告诉病人活动会引起血压升高, 易导致病情加重, 使病人理解其中的利害, 从而配合治疗。
3 出院前的心理护理及指导
脑血管病是一种急性病, 要完全恢复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 一些患者还留下语言不清, 肢体活动不灵等后遗症。所以在病人出院前, 护士要指导病人做好自我护理。
3.1 使病人认识到保持乐观的情绪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意义, 生活要规律, 避免情绪激动。
3.2 加强功能锻炼, 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可指导家属为病人按摩和被动运动, 失语者应加强言语训练。由简单到复杂, 反复进行。
3.3 饮食护理, 易少食多餐, 低脂肪, 高维生素, 高纤维素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保持大便通畅。
3.4 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者, 应积极防治、定期测量血压, 进行体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