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影响
发布日期
2010/9/1 11:23:28
关键字
抑郁焦虑
来源
《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第2期
分类
心理护理技巧
内容
(本文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益阳临床学院 刘霞等) 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应激障碍,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者常导致坠楼、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如不及时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将会影响其身心健康,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作者对82 例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实施为期1个月的包括支持性心理护理、认知行为治疗、放松疗法和家属辅助心理疏导在内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旨在探讨对伤后脊髓损伤患者抑郁焦虑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7 年5 月~2009 年5 月入住我院骨外科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164 例。入选标准:急性创伤入院;临床表现为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深浅反射障碍,并可依此判断脊髓损伤的平面和大致类型;X 线平片、CT 或MRI 检查可确定脊柱骨折、脱位的类型和脊髓损伤的情况;MRI 检查可显示损伤段脊髓受压、出血及水肿等改变。除外标准:有其它重要脏器受损;意识不清楚;有精神疾病史;既往患有严重躯体疾病;己接受心理干预。患者按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2 例,其中男50 例,女32 例,平均年龄(39.6±9.2)岁。对照组82 例,其中男52 例,女30 例,平均年龄(38.7±9.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病程和损伤平面及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接受骨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支持性心理护理、认知行为治疗、放松疗法及家属辅助心理疏导相结合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每周进行2 次,每次30min,连续4 周,共进行6 次。 1.2.1 支持性心理护理 通过与患者交谈,找出其主要的心理矛盾,通过支持性的语言和行为来影响患者,在给予充分的同情和理解的同时帮助其正确对待受伤事实,合理解释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和恐惧等负性情绪,指导患者应对心理问题,合理分析解释各阶段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心理问题对身体和生活的影响,指导患者调整自己的心理。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提供方法与技术。 1.2.2 认知行为治疗 采用认知重建的方法,帮助脊髓损伤患者改变对自已残疾和生活的各种不正确的态度,矫正自我失败的消极思维,改善自身异常的心理和行为,使其向更为合适、理性的方向发展。注重患者的认知方式改变和认知- 情感- 行为三者的和谐,包括合理情绪疗法、自我指导训练、应对技巧训练、隐匿示范、解决问题等技术。基本过程包括建立求助动机、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代替适应不良认知行为、用新的认知模式对抗原有的认知模式以及重新评价自我效能。 1.2.3 放松疗法 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放松每组肌肉群,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状态,以消除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选择安静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诱导患者进入催眠状态。可采用音乐疗法,根据患者喜好选择旋律优美的乐曲欣赏,以调节患者心境。 1.2.4 家属辅助心理疏导 根据家庭系统理论,患者发生变化时家庭成员也必定出现变化。对家属进行如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通过向家属解释说明病情,鼓励家属去帮助病人适应面对困难,给予患者心理、身体方面的关怀。 1.3 疗效的评估 由专职护理人员分别于入院后1 周内(干预前)和干预后1 个月(干预后) 采用汉密儿顿抑郁(HRSD) 和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抑郁焦虑水平,采用脊髓独立功能评分量表(SCIM)评价脊髓损伤患者躯体功能状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00)测量个体与健康有关的生存质量,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有关的6 个领域。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调查量表均由患者本人填写,研究人员向患者说明测试的意义和目的,必要时进行解释协助,统一标准指导语,辅导患者正确理解题意。调查量表的内容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自我感受,独立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χ±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 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earson 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水平和脊髓独立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和脊髓独立功能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197,5.382,6.473,P 均<0.01)。与干预前相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焦虑评分和脊髓独立功能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3.989,16.700,21.584,8.349,57.309,26.545,P 均<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因子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9,2.700,4.621,P<0.01 或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躯体功能状态 外伤所致应激障碍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生物学、心理认知和社会环境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伤后脊髓损伤多为突发事件,骨折时累及脊髓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甚至瘫痪,瞬间意外改变患者生活状态,加之疼痛、术后活动受限、惧残等因素,易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并产生一系列心理社会问题。了解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心理治疗与指导,对于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康复相当重要。因此,在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期应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与治疗。目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支持疗法、放松疗法等。本研究采用包括支持性心理护理、认知行为治疗、放松疗法和家属辅助心理疏导在内的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和护理,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下降,脊髓独立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和脊髓独立功能评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和脊髓独立功能评分的改善更为明显,提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鉴于脊髓损伤患者损伤的特殊性,形成了不同于其它人群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反应方式。有的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失去了独立生活能力,对个人生活、婚姻、工作、前途等有许多忧虑,有的患者由于长期需要照顾而遭受亲人的遗弃,有的患者则因认为自己无用,不想长期成为亲人的包袱而悲观、失望,甚至产生自杀心理。所以临床上应运用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临床表现,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心理干预,转变其不良的认知模式,改善患者非适应社会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格的正常成长,从而较好地面对人生,面对生活和很好地适应社会。 3.2 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医疗护理和社会生活。Migliorini 等研究发现,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并不令人满意,有必要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Krause 等研究证实,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因素与其生存率密切相关。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应对策略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调适具有重要意义,家属陪护对患者更有安全感,在治疗中更能帮助、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通过综合康复计划采取合适的措施对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关键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和护理,除精神支柱因子外,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其他生活质量因子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而对照组除社会关系、环境领域和精神支柱等因子外,其他生活质量因子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社会关系因子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家属和社会的负担。因此,对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而言,从身体、活动和社会参与3 个层面对其进行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机能恢复、心理调节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外伤后脊髓损伤患者的负性情绪和躯体功能状态,并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SDA药品评审中心| 化妆品招商网资讯| 卫生部|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医药代理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医药代理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医药代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