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 卢惠) 为了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促进其早日康复,我们在护理实践中对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引例均为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入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检查确诊,均符合诊断标准。共81例患者,其中男62例,女19例,年龄45~79岁。治愈43例,好转35例,死亡3例,平均住院16d。 2 实施方法 收集患者健康问题,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并查阅门诊病历,有针对性制定护理和健康教育计划。 3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内容 3. 1 卧床休息与活动教育: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前3d应绝对卧床休息,要保持安静,不宜探视,进食、大小便均应躺在床上,一切日常生活由护士协助,可进行擦脸、关节被动运动。d4起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坐位洗漱、进餐等,床边使用坐便器;第2周:坐椅子进餐、洗漱、在床边站立,并逐步过度到床边步行,室内漫步走到室外走廊散步等;第3周:可在帮助下洗澡、上厕所,试着上下一层楼梯;第4 周:若病情稳定,体力增进,可考虑出院,或行冠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支架治疗或冠脉搭桥术,若有并发症、病情危重者,应根据病情及心功能情况酌情延长卧床及住院时间。 3. 2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急性必肌梗死为突发性疾病,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状态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否认等,这些因素不消除,易刺激患者加重病情。针对这种心态,患者入院后即以热情亲切的态度与之接触,用稳重娴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时,运用暗示、说明、示范、诱导等方法,让患者学会放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紧张心理因素,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某些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常存在蛮不在乎,对抗治疗和怀疑的心理,应对其讲解绝对卧床休息的重要性,疾病的危险性以及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使患者能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3. 3 氧疗指导: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氧疗的重要性,以取得密切的配合。无并发症者维持48~72h,由鼻导管持续给氧, 一般用20 ~40%浓度, 3 ~5L /min 为宜;病情严重者可达4~6L /min,必要时面罩给氧5~10L /min。疼痛缓解,休克、心衰纠正后逐步减少吸氧流量,一般1~2L/min,或间断给氧,维修5~7d。 3. 4 疼痛护理:疼痛发生时患者不宜紧张,不宜用力屏气,护士应遵医嘱迅速给予镇痛药物,并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变化情况,专人守护,以预防因疼痛而导致休克及心律失常的发生。 3. 5 饮食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下降,心肌供血不足,加上绝对卧床休息及止痛药物的使用,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宜进食多纤维食物,少量多餐,一日六餐为宜,忌食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热食物,避免过热过冷食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诱发心律失常。多食水果、蔬菜,防止便秘。心衰者限制钠盐的摄入,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及饱食的危害性,指导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督促其配合。 3. 6 排便指导: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保持大小便通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勿用力排便,采取通便措施如合理的饮食,食用蜂蜜、香蕉等;适当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遵医嘱给予果导等通便药;保证每1~2d排便一次。对于不习惯于卧床排尿者,特别是患有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性患者,应耐心劝导,并充分诱导排尿,必要时导尿。 3. 7 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首先要让患者知道心肌梗死与一些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有关,还与一些易患因素有关如吸烟,肥胖等,其次要介绍心肌梗死的常规疗法,溶栓疗法,介入治疗,治疗进展,怎样预防复发以及常用药物如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药物的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等,以满足患者促进健康的需要,调动患者应对疾病的主观能动性。 3. 8 出院指导:围绕加强患者自护能力和防病保健为主题,一般患者4~6周已进入恢复期,要指导患者重视恢复期,不能麻痹大意,许多并发症可能发生在疾病的恢复期,因此,要加强出院指导,教会患者自己测脉搏,了解异常症状和体征,出院后需继续治疗,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逐渐增加活动量,经3~4月的逐渐锻炼后,可酌情恢复部份轻工作, 6 个月后恢复全部工作。但要注意调节饮食,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戒烟酒,防便秘,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出院后定期电话指导,必要时随访。 4 讨 论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促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与护理,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控制了疾病的发展及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心理健康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加强了护患沟通,缩短了护患距离,加强了护患感情,这不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识和生存质量,还提高了护士专业素质,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扩大了医院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