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赵翠梅等) 手术是外科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手术可以解除患者的痛苦, 使之康复。但手术作为一种刺激源, 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如果过于强烈, 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 而且会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 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前患者的紧张、恐惧、忧虑心理, 还会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 使免疫功能下降, 影响术后康复。因此, 做好心理护理,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是非常重要的。对常见术前心理状态与护理体会如下。 1 孤独寂寞 多见于文化层次低的女性。患者离开家庭和单位, 住院后面临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周围人际关系的改变, 对手术的担心等, 使其感到孤独寂寞, 思亲心切, 暗自流泪, 食欲减退, 失眠等, 护士要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促膝谈心并具有高度的同情心, 关心患者, 热情大方, 主动介绍自己, 及时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 也可与患者聊天, 谈其家人孩子等。消除患者陌生感,同时生活上给予照顾, 提供方便, 讲解一些有关疾病的知识, 帮助其解决生理上的困难, 从而消除孤独的不良反应和心理状态。 2 紧张恐惧 恐惧是由于被认为是危险的明确来源引起的惧怕感受, 患者肌肉紧张度增高, 身体反应可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增快而浅短、皮肤潮红或苍白、出汗、瞳孔可散大, 有恶心、呕吐和腹泻, 有时可晕厥、失眠等。有些患者既往有不成功的手术史, 可能使患者通过联想而加重手术恐惧感。术前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 向家属详细交代病情, 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尤其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 决不应向患者交代千分之一的危险性。术前护士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士应以热情、亲切、诚恳的态度与之接触, 要注意说话声音的大小、声调、表情、态度、动作、姿势等, 使患者从中获得安慰、依赖和希望。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的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用适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 对手术后有正确认识, 增强安全感。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及麻醉师的情况, 可使患者处于松弛状态, 使患者处于接受手术治疗最佳状态, 这样, 对手术麻醉的效果伤口的愈合、机体的恢复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 焦虑 一个人生病就避免不了情绪焦虑。一般来讲, 多数住院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焦虑反应。要完全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容易,何况轻度的焦虑对治疗还是有益的。医生护士对极端焦虑和长期处于焦虑之中的患者要格外重视, 设法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 以免影响疾病的治疗或诱发其他疾病。 4 悲观心理 多见于生理功能的破坏或可致伤残的手术, 如脏器切除、截肢等, 悲观是患者普遍的心理反应。他们不能满足成就的需要(工作、前途)、生活的需要(恋爱、婚姻) , 而感到悲观失望。由于疾病的巨大挫折, 他们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 甚至导致理智失控, 产生轻生念头, 有的患者拒绝一切治疗和照顾, 自己陷于极度痛苦之中。护士应耐心解释并安慰同情患者, 鼓励患者勇敢的面对现实, 摆脱悲观情况, 认识生命的重要价值, 对家人及社会的重要性,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