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摘要】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不遵医行为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以现代综合护理措施实行个体干预。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6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糖尿病患者完全遵医率为41%,不遵医行为在医疗过程中相当普遍。结论 糖尿病患者不遵医行为比例较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遵医率,帮助患者实现治疗的最佳目标。
【关键词】 糖尿病;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护理干预
最新资料表明[1],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000万,而呈快速增长趋势。患者能否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对血糖的控制及并发症出现的早、晚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患者有良好的遵医行为。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不高。为此,我们采用了自行设计问卷对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患者68例,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排除标准为有精神病史或有严重的认知交流障碍者。病程2~22年,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有36例伴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37~7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8例,高、初中30例,小学、文盲20例。wwW.11665.COm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调查方法为非实验性研究,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病情、病程。遵医行为:定期复查、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自我监测、优化生活方式。不遵医行为的直接原因:知识缺乏、经济受限、害怕药物不良反应。对注射胰岛素认知程度差、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治疗过程复杂难以坚持等。
1.2.2 问卷发放与回收 由专人负责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解释问卷的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研究对象自行填写为主。对文化水平低或视觉障碍者,由调查员询问,代填完成。填写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71份,回收71份,回收率100%。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回收有效率95.8%。
1.2.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有效问卷回收后,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 见表1。表1 68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结果 例(%)表1中,完全遵医是指规范遵守医嘱;不完全遵医是指因故不能很好完成,漏项执行医嘱内容;完全不遵医是指自行更改医嘱或完全不按医嘱执行。
2.2 糖尿病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 见表2。表2 68例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
3 讨论
who提出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2]:健康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糖尿病监测。糖尿病患者能否遵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有调查显示[3],已有90.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对糖尿病患者不遵医行为给予护理干预已迫在眉睫。
3.1 糖尿病患者不遵医行为原因分析
3.1.1 知识缺乏 患者因信息来源受限,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加之部分病人早期无明显症状,不影响正常工作与生活而轻视病情。
3.1.2 经济受限 因糖尿病需要终生治疗,部分患者年龄偏大,经济来源有限。
3.1.3 害怕药物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引起恶心、纳差等胃肠道副作用、低血糖反应,影响性功能等。有时医务人员没有耐心细致的解释,产生惧怕心理。
3.1.4 对注射胰岛素认识不足 部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认为注射胰岛素会成瘾,产生依赖性而拒绝使用。
3.1.5 接受能力受限 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因接受能力受限,不能完全理解、接受医嘱。 3.1.6 治疗过程复杂难以坚持 糖尿病治疗是系统的连续过程,多数患者认为难以坚持,自制力差的患者虽然知道遵医的重要性,但由于病程漫长,治疗复杂而不能遵医。
3.2 对糖尿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3.2.1 加强糖尿病知识宣教 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做糖尿病知识讲座,每周1次,每次1h,连续4周为一周期,每间隔2个月重复上述教育一周期,共5个周期。讲座后现场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并免费发放健康手册及宣传资料,指导患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疾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优化生活方式。
3.2.2 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食治疗的意义,保持健康的体重,维持营养平衡控制血糖。(1)严格控制总热量,饮食定时、定量,忌酒;(2)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比例,合理分配三餐,根据病情动态调整,并注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摄入。
3.2.3 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两大基础之一,长期运动对减少胰岛素抵抗非常有益。只有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才叫有效运动。以简单易行、容易重复、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为原则。如快慢步行、仰卧起坐、太极拳、上楼梯、骑自行车等。每次20~30min,每天1次,每周至少4次。应在饭后1h进行。
3.2.4 用药干预 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进行。口服药要掌握药物的剂量、特征、作用、副作用,正确安排服药时间,如磺脲类药物应餐前30min口服、双胍类药物在餐中或餐后服。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笔者教会患者正确的注射部位及注射方法,需在30min内用餐,并在注射前准备好饮食,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为防低血糖可随身携带糖果。
3.2.5 自我监测 定期进行血、尿监测,空腹血糖应在不进早餐不服降糖药的情况下进行,餐后2h血糖时间从第一口饭算起。病情稳定,测血糖每周1次,血糖控制不理想,应密切监测血糖,一周选2天测全套血糖(即空腹、三餐后2h、睡前),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每3~6个月监测1次尿微量白蛋白,定期测血压,每周监测1次体重。
3.2.6 心理指导 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患者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通过心理干预,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3.2.7 进行家庭干预,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离不开家庭支持。通过对患者和家属共同实施健康宣教,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和监测中,使患者的家庭建立起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有力的支持系统[4]。
4 小结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终身性疾病,针对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原因,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掌握有关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强化遵医行为,有效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血粘,减少并发症发生,节约医疗资源[5]。
【参考文献】 1 侯玉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干预探讨.国际护理杂志,2006,25(3):183-185. 2 张爱珍.临床营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76. 3 孟昕.糖尿病教育的进展.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2007,23(6):27-28. 4 陈莉明.从中国糖尿病指南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6):513-515. 5 李小妹,马晨娟.陕西贫困农村居民hiv/aids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综合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0,45(5):38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