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59例
分类
肿瘤论文
内容
【关键词】 子宫肌瘤;阴式;腹式;剥除术 0引言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目前子宫手术可通过开腹、经阴道、腹腔镜三种途径或方式完成,都各有其适应证[1]. 经阴道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腹部不留瘢痕等优点. 我院200708/200805经阴道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9例,与同期36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临床诊断明确的子宫肌瘤患者75例,年龄29~52(平均36.0±6.5)岁;单发子宫肌瘤28例,多发子宫肌瘤47例;随机分为阴式组(n=39)和腹式组(n=36). 两组病例年龄、性别及病况选择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 1.2方法阴式组患者取膀胱截石位,腰麻联合硬脊膜外麻醉,常规消毒术野,铺无菌巾,钳夹宫颈,充分暴露穹窿,予1∶5000肾上腺素与生理盐水稀释,于膀胱宫颈附着点下0.3 cm注入稀释液,利于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及上推膀胱;沿此处环切达侧穹窿,若肿瘤较大,可分离膀胱阴道间隙,上推膀胱,于阴道前壁中点上延2~4 cm,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进入盆腔. 后穹窿切口者,肾上腺素稀释液注入阴道直肠间隙,沿此处环切达侧穹窿. 入腹腔后常规探查子宫及附件,有粘连者应紧贴子宫壁分离,防止损伤肠管,据所采取切口上翻或下翻宫体,如子宫肌瘤过大,翻出有困难,可先行逐一子宫肌瘤剥除,1号可吸收线间断依次缝合子宫切口,再翻出宫体,检查无遗漏后,送回盆腔. 再次探查盆腔无误,1/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穹窿. 术毕阴道内放置碘伏纱布压迫止血,24 h取出. 8~12 h取出尿管,术后应用抗生素3~5 d后出院. 腹式组患者取平卧位,按传统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步骤操作. 记录两组患者切除子宫肌瘤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经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早、下床活动早,四指标与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方式比较均有有统计学差异(p 0.05,表1).表1阴式组与腹式组手术各指标比较 3讨论子宫肌瘤在生育期妇女发病率为20%~25%,手术仍是子宫肌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经阴道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入路选择:对于子宫肌瘤位于前壁、子宫直肠间粘连、子宫膀胱返折滑动度较大,采用前穹窿入路;子宫肌瘤位于后壁可选择后穹窿入路;对于肌瘤较大时先行剥出肌瘤,依次缝合子宫切口.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相比具有多重优点:①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且术后盆腔粘连发生率低;②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证较局限,一般适用于肌瘤数目较少(一般不超过2个)、肌瘤结节较小(一般 8 cm)的浆膜下或表浅的肌壁间肌瘤,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证较宽,且对多发肌瘤能剔除得更彻底. 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阴式组均明显好于腹式组(p 0.05). 虽然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符合微创原则,是现代手术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创新,但其成功与否与术者技术的熟练程度、手术指征的正确把握以及某些特殊器械的配备关系密切,因此目前尚不能完全取代开腹手术[2]. 但只要选择合适的病例、熟练掌握阴式手术技巧,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还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术式. 【参考文献】 [1] 王晓钦,黄勉. 阴式与经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比较[j]. 福建医药杂志, 2007,27(1):50. [2] 张洁,黄立,陈妍华.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45例临床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52(6):559.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