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锁芳教授运用祛风宣肺、舒肝止痉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
内容
作者:朴振暻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摘要】 介绍史锁芳教授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经验。史教授认为风邪犯肺、肝郁气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重要病机,并提出祛风宣肺、舒肝止痉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治法,临床应用中常根据兼夹症状而灵活加减化裁。

【关键词】 祛风宣肺;舒肝止痉;咳嗽变异性哮喘

史锁芳教授多年师从原江苏省中医医院李石青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治疗工作20余年,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证治独具匠心,尤善于运用祛风宣肺、舒肝止痉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卓著,笔者侍诊于侧,收益匪浅,兹将跟师所得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风邪犯肺、肝郁气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重要病机

咳嗽是我国目前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随着国内《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1]的发布,咳嗽已成为独立病症,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咳嗽中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临床观察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多因感冒,冷空气、灰尘、油烟刺激等发作,春秋发作较多,兼有眼鼻发痒、喷嚏、流涕等症状,发作迅速,符合风邪“善行而数变”之性,因此史师认为风邪乃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重要病因。史师常云:“风气通于肝。”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气机通畅,肺气也能宣肃得宜,若风邪袭肺、肺气郁滞、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反过来又会影响肺气宣降,形成肝郁气逆,临床常见刺激性、痉挛性咳嗽。因此,史师提出风邪犯肺、肝郁气逆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病机。

2 祛风宣肺、舒肝止痉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治法

史师认为风邪犯肺、肝郁气逆乃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的重要病机,于是提出祛风宣肺、舒肝止痉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重要大法。祛风乃疏散外风,外风袭肺,轻邪在上,史师善用麻黄,取其辛散祛风之意,药理研究也证实其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史师认为鼻为肺之外窍,咽喉为肺之内窍,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常常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常有鼻痒、喷嚏等症状,又风寒化热,患者常常可见咽痒、咽痛等症,史师常择辛夷、苍耳子等祛风宣肺通窍,又选薄荷、连翘、僵蚕等清咽解毒。咳嗽变异性哮喘多有肝郁气逆之候,临床常见咳嗽为刺激性干咳,咳嗽较甚,甚则呼吸困难等,史师善用舒肝止痉法治疗,喜用《伤寒论》之芍药甘草汤,且往往重用白芍至30~60 g、甘草15~30 g,取其舒肝、缓肝之意也。白芍酸收舒筋,甘草缓急有激素样作用,常配茯苓、陈皮,取其健脾化饮、理气和胃之功,也可防大剂量甘草助湿生满碍胃之弊[2]。药理学研究表明,炙僵蚕等具有明显地抗过敏、拮抗过敏性介质释放、解除气道痉挛作用,史师临床常加之,效果明显。史师灵活地将祛风、舒肝法融于一方,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3 祛风宣肺、舒肝止痉法的临床应用经验

史师通过长期临床研究发现祛风宣肺、舒肝止痉方药不同于一般止咳方,临床观察此类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除咳嗽外,常伴有眼鼻痒、喷嚏、咽痒、咽堵、皮肤红疹发痒、胸部憋闷、怕冷等风热犯肺、风毒犯肺、胸阳痹阻、阳虚等症状。史师治疗上述兼夹证时,擅用祛风宣肺、舒肝止痉之法,且常常根据兼夹演变规律灵活加减化裁。具体方药选择上,史师擅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三拗汤合《伤寒论》四逆散、甘桔汤、《玉机微义》之柴前连梅煎等加减,药如麻黄、杏仁、桔梗、生甘草、射干、柴胡、前胡、枳壳、乌梅、白芍、僵蚕、炙全蝎等。方取三拗汤祛风宣肺,配射干宣肺利咽,与麻黄相配,一能祛风宣通肺气、利鼻窍,二能宣肺止痒利咽道;用桔梗配甘草,以宣肺利咽止痒,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表现咽痒咳嗽的必用药对;取四逆散(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疏肝调气、疏风宣肺、缓急生津、肺肝同治;取柴前连梅煎(柴胡、前胡、乌梅)者,乃增强舒肝缓急之力;更用僵蚕、全蝎者,是取其熄风止痉、利咽去痒之意。诸药合用,既宣又降,肺肝同治,鼻咽同调,内外风兼顾,并行不悖,相得益彰,共奏祛风宣肺、舒肝止痉之功。整方既重视祛风、宣肺、舒肝、止痉、生津润燥,又兼顾咽、鼻门户治理的综合治疗病证结合的方案,较为符合临床实际。若风寒偏甚,症见鼻塞、流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可以加用桂枝、荆芥、防风、辛夷、苍耳草等,以加强祛风散寒、宣通鼻窍之功效。若兼风燥,见唇鼻干燥、咽喉干痛、口干、舌苔薄少而干等症状,可以复入桑杏汤、补肺阿胶散,凉燥可仿杏苏散、温润辛金汤。若兼风毒,见皮肤红疹、瘙痒等症状,大多数合并有过敏性皮炎症状,可以复入消风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若兼见湿疹、瘙痒、舌苔黄腻,可以复入四妙丸、风引汤。若兼肺阳虚,见久咳无力,畏寒,尤其是胸背怕冷,舌质淡胖,寸脉弱,或见沉细脉,此时应复入麻黄附子细辛汤,甚或四逆汤以兼顾扶正。对于这类咳嗽导师认为需大胆足量使用温阳将军药附子,常能取效迅速。若兼胸痹症,史师常喜复入仲景之瓜蒌薤白半夏汤治之,常获良效。

4 病案举例

赵某,17岁,学生,2007年12月初诊,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有鼻炎及虾蟹、青霉素过敏史,曾使用喘康速气雾剂、普米克气雾剂、消风冲剂等解痉平喘、清热祛湿药物,时有缓解,但总不能平,恐长期服用西药副作用大,遂求助于我师。症见咳嗽难平,夜间尤甚,受风亦甚,为刺激性咳嗽,鼻塞、喷嚏、畏寒,舌苔薄黄质偏淡,脉细滑。史师辨证此乃风寒外袭、肝郁气逆,夹有阳虚,治宜祛风散寒、舒肝止痉、兼顾温阳。选用三拗汤、柴前连梅煎、四逆散、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方药如下:麻黄4 g、杏仁10 g、桔梗5 g、生甘草5 g、柴胡10 g、前胡10 g、黄连3 g、乌梅10 g、枳壳10 g、芍药10 g、全蝎5 g、远志6 g、制附片10 g、细辛3 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患者诉4剂后夜间咳嗽、鼻塞、喷嚏明显缓解,7剂后症状皆除,畏寒缓解,复诊时,加用制附片30 g(先煎30 min),再服7剂,畏寒不显。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3):977-982.

[2]范一平.史锁芳副教授应用祛风宣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40(2):518-519.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