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疗效观察
内容
作者:潘永正,王飞,董正邦,张敬东,吴汉民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皮肤科,江苏 南京

【摘要】 目的: 观察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治疗组(40例)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每日1次,连续3周;对照组(40例)外用2%酮康唑洗剂。结果:3周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整体疗效(用药后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真菌学清除率相当(P 0.05)。结论: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关键词】 联苯苄唑;马拉色菌毛囊炎

我院自2007年5月至10月采用1%联苯苄唑乳膏外用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对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了观察,现将资料完整的病例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症状典型(皮损为圆顶形毛囊性红色小丘疹和毛囊性小脓疱,主要分布于胸部、背部,部分累及颈部,密集或散在分布),夹取毛囊内容物用复方氢氧化钾和派克墨水染色后真菌直接镜检,可见圆形/卵圆形芽生孢子[1];1个月内未口服抗真菌药物,2周内未使用任何外用抗真菌药物。排除标准:有心、肺、肝、肾等功能障碍及其他泛发性皮肤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

共计有效入选病例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5~40岁,病程1周~3年;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15~42岁,病程1周~3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及用药前总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

1.3 用药方法

治疗组先清洗患处,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美克,拜耳公司)涂患处并轻轻按摩,每日1次,连续3周。对照组外用2%酮康唑洗剂(采乐,西安杨森公司),淋浴全身,2~10 ml涂于皮损区,揉搓2 min后保留5~10 min,用清水洗净,每日1次,连续3周。

1.4 疗效评估

用药前、停药时各检查观察1次,根据红斑、丘疹、脓疱、瘙痒/烧灼感4个方面,按0~3级评分(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并做真菌镜检。以用药后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指数(symptom/sign reducing index,SSRI)为评定依据,分为痊愈、显效、好转和无效4级。SSRI=(用药前总积分-用药后总积分)/用药前总积分×100%。痊愈:SSRI 95%;显效:60%

1.5 真菌学评价

清除:镜检阴性;未清除:镜检持续阳性。

1.6 统计学分析

两组之间整体疗效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真菌清除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治疗3周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之间真菌学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1、2。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注:括号内为百分数;两组之间整体疗效的比较,u=2.285 1,P 0.05表2 两组真菌学疗效比较例 注:括号内为百分数;两组比较,χ2=2.051 3,P 0.05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出现皮肤潮红,未经处理自行缓解,不影响完成疗程。对照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3 讨 论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是由圆形和(或)卵圆形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毛囊性真菌感染,多见于年轻患者,好发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上背、前胸、肩部和面颈部,皮损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灼热及刺痛感,其致病菌为嗜脂性的皮肤正常菌群之一。在日晒、多汗、应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以及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诱因作用下,在毛囊内过度繁殖,由菌体脂酶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产生较多脱屑并阻塞开口,使皮脂潴留,加之游离脂肪酸的刺激,致毛囊扩张破裂,导致毛囊内容物释放到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而引起以痤疮样皮疹为特征的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上需要与寻常痤疮、细菌性毛囊炎、丘疹性皮肤念珠菌病及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鉴别。对皮损广泛、炎症较重者常口服唑类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2],但口服唑类药物潜在的肝毒性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联苯苄唑是一种咪唑类外用抗真菌药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抗真菌活性,通过抑制24亚甲基聚二水羊毛甾醇转化为脱甲基甾醇,而且还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转化为甲羟戊酸,从而双重抑制麦角甾醇的合成,使真菌细胞膜受损,最终导致真菌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对糠秕马拉色菌敏感性较高,其MIC90为1 mg·L-1。1%联苯苄唑乳膏使用后,联苯苄唑的浓度从表皮角质层到真皮乳头层均在抗真菌活性范围内,在真皮内活性可持续48 h,作用持久,临床只需每日外用1次即可。除抗真菌作用外联苯苄唑还具有抗炎作用,其效力相当于1%氢化可的松制剂,有助于较快地消除真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外用联苯苄唑乳膏后经皮吸收非常少,皮肤重复用药亦不会引起血中药物浓度的增高而产生全身副作用[3]

通过笔者临床研究证实,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而且较内用抗真菌药物安全,患者依从性好。其真菌学清除率与2%酮康唑洗剂相当,但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后者,可能与其作用持久及抗炎活性有关。治疗后复发的情况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熊心猜.马拉色菌毛囊炎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4,20:159161.

[2]GUPTA A K,BLUHM R,SUMMERBELL R.Pityriasis versicolor[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2004,18:1326.

[3]王斌,王宏图.局部抗真菌药联苯苄唑[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243245.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