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stein畸形合并B型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2例
内容
作者:马纪琳 作者单位:743000甘肃定西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二科

【关键词】 Ebstein畸形 预激综合征

  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部分易合并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对曾就诊于我院的2例报告如下。

病例资料

例1:患者,女,30岁。因劳力性气短伴发作性心悸4年,心悸加重24小时于2002年10月5日至我院首诊。患者于首诊前4年起出现劳力性气短,中重度体力劳动受限;并出现发作性心悸10余次,均突然发作,发然终止,发作时自觉心搏加速,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未予诊治。1个月前经正常妊娠、足月顺产1男婴。查体:脉搏142次/分,血压100/70mmHg,口唇及甲床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42次/分,律齐,第一、第二心音分裂,胸骨左缘第4、5肋间可闻及3/6级全收缩期粗糙吹风样杂音。腹无异常,双足无水肿,轻度杵状指(趾)。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42次/分,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经心房食道调搏亚速刺激后室上速发作终止,再次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律、心率77次/分,B型预激综合征。当日行心脏彩超提示:右房明显扩大、变形,左房室内径狭小,三尖瓣前叶冗长较大,隔叶下移畸形,三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Ebstein畸形,B型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正路顺传型AVRT)。于2003年至西安某医院行手术治疗,同时行旁道切除术及三尖瓣置换术。术后随访至今室上速再无发作,患者可从事日常劳动。

  例2:患者,男,24岁。因发作性心悸、气短伴4年,加重6小时于2004年7月31日至我院首诊。患者于2岁起出现发作性心悸,均突发突止,每次持续10余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数年或数月发作一次。平素发作时口唇发绀,前胸部持续较剧疼痛,伴恶心,3年前发作时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尿失禁。该患者于2002年发作时院外心电图提示:预激综合征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旁道前传,房室结逆传),心率180次/分。查体:脉搏细速,血压90/60mmHg,神志清楚,口唇及颜面发绀,抬入病区,双肺无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250次/分左右,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心前可闻及2/6级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无异常,双足无水肿。心电图提示: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急予200J能量同步直流电复律,复律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8次/分,B型预激综合征。次日行心脏彩超提示:Ebstein畸形。之后2年该患者室上速及快速房颤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均至我科行电复律矫治,于2006年至兰州某医院行行旁道射频消融术,术后室上速及房颤再无发作。

讨 论

Ebstein(爱勃斯坦)畸形亦称三尖瓣下移畸形,少见,男女患病率相近。三尖瓣后叶和隔叶下移至右心室,部分右室房化,右心房扩大。在部分病例,右室发育不全和房室旁路有可能合并存在。这种解剖和生理上的异常可导致部分病例易发生心律失常,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加。其中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发生率4%~26%,发病年龄0~80岁,无性别差异。最常出现的是右侧房室旁路(65%),其次为后间隔房室旁路(29%),左侧房室旁路仅是3.8%[1]。心电图异常为两方面:右束支传导阻滞波型和预激综合征,前者P波多高大,P-R间期延长,QRS终未除极向量延长;后者常为B型预激综合征,右胸导联以S波为主。本文2例依心脏彩超,均确诊为Ebstein畸形,均反复发作室上速。例2交替并发快速房颤,引发室上速发作的旁道考虑为右后间隔旁道。Ebstein畸形可较长时间存活并较少症状,大多数病人可存活至20余岁。心律失常的发生和Ebstein畸形病人的预后有很大关系,积极诊断和治疗Ebstein畸形合并的心律失常能够减少此类病人猝死[2],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Ebstein畸形的治疗,美国Braunwald推荐对心脏显著增大的所有症状的病人,甚至无症状的病人推荐手术治疗。在有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的预激综合征病人,可用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切除旁道[3]。

  本文中1例采取同步外科手术治疗预激综合征和Ebstein畸形,1例采取导管消融术,效果良好,均获成功,术后至今,阵发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再无发作。

【参考文献】

  1 陈新,主编.临床心律失常学、电生理和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29.

  2 C2J Huang,I2S Chiu,F2Y Lin,et al.Role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ies and arrhythmia intervention in repairing ebstein’s anomaly.ThoacCardiov Surg,2000,48:347-350.

  3 Braunwald,主编.陈灏珠,主译.心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7-849.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