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药房配发儿科用药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
作者:蒋明玉 作者单位:136200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

【摘要】   本文从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结构出发,分析药师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提醒患儿家属在药物使用方法、剂量、特殊贮存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保证儿科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 儿科 合理用药 调配

  儿童患者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脏器功能以及酶系统、免疫中枢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及排泄速度与成人不尽同,较成人易产生不良反应[1~3]。本文就儿童这一特殊人群,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患者应注意的问题加以概述。对于儿童用药,药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正确使用药物

用药次数:大多数药物为每日3次,即每8小时服用1次,而非患儿家属以为的每日三餐后各服1次。在体内消除慢的药物,可每日服用2次或1次,即每12或24小时服用1次。

用药时间:不同作用的药物,服用的时间是不同的。①驱虫药:要清晨空腹服用,才能迅速进入肠道,并保持高浓度。②止泻药、抗生素、胃肠解痉药:要餐前30~60分钟服用,防止食物对药物作用的干扰,保持药物有效浓度,使药物更好吸收,更快发挥疗效。(对胃有刺激的大环内酯类要饭后服[4,5])。③助消化药:要餐时服用,一是与食物混在一起以发挥助消化作用,二是避免被胃酸破坏。④大部分药物在饭后服用,特别是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以利于吸收。

混悬液型药物的使用:某些混悬液如内服的美林、泰诺林,还有外用的炉甘石搽剂在配方发药时必须交待患儿家属“用前摇匀”使有效成分发挥最大疗效。

退热药物的正确使用:如小儿百服宁、泰诺林、美林药物为混悬液滴剂,除交待患儿家属用前摇匀外,还必须交待清楚在发热“38.5℃”以上才能服用,因为发热是机体防御功能的一种表现,并且告诉患儿家属2次服药间隔时间为6小时以上,以及1天最多的服药次数,避免因急于退热而短时间内重复用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

同药异名:有些患儿家属同时挂号看内科、外科,因而同药异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如抗生素艾克儿、铿锵、安奇、君尔清等,它们的有效成分均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伊可新、娃的福、贝特令均为维生素AD剂,在这种情况下,极易造成重复用药,药师应向家长告知或请医生去除相同的药物,避免重复用药或超剂量用药而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微生态制剂:如蜡样芽孢杆菌、妈咪爱、四联活菌片等,不宜与抗生素合用,否则会降低或灭活这类药物的活性,从而降低疗效,同样高温也不利于细菌体的存活,所以应特别关照患儿家属,服药时应用低于40℃的开水冲服,同时不能与抗生素同服,且时间须隔2小时以上。

β-内酰胺类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易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正常配药程序中应询问患儿家属是否为患儿做过皮试,在确定“皮试阴性”或连续使用时方能调配此类药物。

药物的使用剂量

大多数患儿家属都是非医药专业人士,对医药知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药师在配方发药时对剂量的交待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如药物规格,计量单位(g、mg、ml)应直接交待清楚服几片、几包,或量杯上的几个小格,以便患儿家属理解。这样可以避免患儿剂量使用不正确而影响药物的疗效而产生毒性。

药物的特殊贮存条件

一些生物制品如丙种球蛋白、干扰素、白蛋白和微生态制剂如蜡样芽胞杆菌、四联活菌片等的贮存条件必须在2~8℃冷藏,若不注意贮存条件,会使药效降低,甚至提早失效。所以应特别交代家长将其置于冰箱冷藏保存。

儿科用药特点

  新生儿用药特点:新生儿皮肤薄,皮肤局部用药吸收较多,应注意引起中毒。药物经口服后,胃肠道吸收的差别很大,如氯霉素吸收慢,磺胺药可全部吸收。皮下和肌肉注射由于周围血循环不足往往影响药物吸收和分布,静脉吸收最快,药效可靠。有些药物如磺胺药应用后,引起新生儿黄疸加重,甚至侵入脑组织造成核黄疸,因此磺胺药不宜用于新生儿。由于新生儿肝脏发育不成熟,某些酶类缺乏,某些药物应用后可引起生命危险,如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死;新生儿肾功能发育不全,对巴比妥类、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排泄缓慢,直到满月后,肾功能才逐渐完善。因此,一般新生儿用药量宜少,用药间隔应适当延长,同时用药也不宜过久,否则易发生中毒。

婴幼儿期用药特点:出生后28天至满3岁,叫婴幼儿期。婴幼儿期的吞咽能力差,大多数不会自服药品,口服给药要注意不要误入气管,特别是石蜡油等药物,误入后会引起吸入性肺炎。婴幼儿期的腹泻,不要过早应用止泻剂,以免肠内毒素吸收增加,病情加重;便秘时应从改善饮食着手,适当加些含有纤维素的蔬菜、水果、蜂蜜等,不要一便秘就用泻药。吗啡、杜冷丁等药物容易引起中毒,抑制呼吸,一般不宜用;但该期对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等镇静药,耐受性都较大,年龄愈大,剂量也相对偏大。

儿童期用药特点: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机体尚未成熟,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如对于镇静药、阿托品、磺胺类药、激素等的耐受性较大;酸碱类药物较易发生酸、碱血症;应用利尿药较易引起低血钾、低血钠现象;应用大量或多种抗生素(尤其是口服广谱抗生素时)比较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四环素可使牙釉发育不良,牙龈发黄,因此7岁以内忌用。用药时,必须熟悉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发生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参考文献】

  1 陆金云,温时才.从儿童生理和发病特点讨论儿科用药的安全性. 实用临床医学,2003,4(4):133.

  2 陈文清,何熙.浅谈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儿科药学杂志,1998,4(1):44.

  3 郝建华.基层医院儿科用药亟待加强监护管理.儿科药学杂志,2005,11(1):62.

  4 卢鸿飞,郭新华,冯叶彬.浅谈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福建医药杂志,2005,27(2):126.

  5 任冠桦.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儿科合理用药.海峡药学,2005,17(6):183.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