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内容
作者:商进春 徐凤珍 作者单位:252000山东省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嗪治疗4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24小时尿蛋白减少,血脂下降,血液流变学发生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加用川芎嗪有助于延缓DN微血管病的发展。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川芎嗪 血液流变学

  我院应用川芎嗪治疗DN,发现其降低血脂、血黏度、减少蛋白尿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所有病例均按照《肾脏病学》(第2版)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为DN Ⅳ期的病人,且除外其他肾病、心衰、泌尿系感染,除外糖尿病诊断之前即有高血压者以及近期无口服肾毒性药物史。

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30~65岁,平均55.8岁;病程5~12年,平均6.6年。

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32例患者均采用低蛋白饮食、降糖、控制血压等治疗,停服一切降血脂及抗凝药物,治疗组3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我们应用川芎嗪240~360mg,每天1次,疗程4周。

观察指标:治疗前及后测定血浆变化。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变化进行自身对比。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 果

生化指标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24小时尿蛋白减少,血脂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治疗组疗效更好,优于对照组。

各指标两组治疗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升高尿蛋白下降,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尿蛋白、血脂变化(略)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

血流变学变化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对照组治疗后仅部分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略)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

讨 论

川芎嗪是从川芎中提取的一种有效的生物碱。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全身微循环的作用[1]。川芎嗪能抑制血栓素的合成,降低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抑制微血栓形成,降低高血凝及全血黏度,改善微循环,且能扩张肾动脉,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从而具有明显改善肾功能的作用[2]。

  川芎嗪还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可阻止钙离子跨膜内流,减少钙离子在细胞内蓄积,减低磷脂酶三磷酸腺苷酶,组织蛋白酶脂氧化酶和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氧自由基和血栓素A2的形成,从而减轻细胞缺血性的损伤和抗纤维化功能,这对降低肾血管阻力,减轻肾小球代偿性肥大,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过程起着重要作用[3]。

本研究表明,川芎嗪能有效改善DN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尿蛋白,临床应用中无明显不良反应,DN患者治疗中加用川芎嗪有助于延缓DN微血管病的发展,是安全、可靠的临床用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玉芳,张绍荣,任明芬,等.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临床荟萃,1999,14(2):77-78.

  2 曹文富,李荣亨,陈伯煊,等.川芎嗪延缓慢性肾损害的实验及临床研究现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5):314.

  3 王晓杨,毛宇飞.川芎嗪及其在肾脏病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6(3):182.
提示
本文从互联网转载,如有版权信息,来电告知,立马删除!0575-83556192
免责声明:以上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医药网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链接:医药研究数据| 医药资料| SDA药品评审中心| 中医网| 中药处方系统| 爱视立眼贴
专业提供药品信息、药品招商、药品代理、保健品招商、医药原料采购供应的中国药品信息网站平台
版权所有 © 2003-2028 盗冒必究  客服热线:0575-83552251 / 13754370441  QQ客服:药品信息客服
浙ICP备16010490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22093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浙)-经营性2023-0215 浙公网安备:330683240604819103159
 医药代理商群1: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医药代理商群2: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2医药代理商群3:药药网药品采购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