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 袁鸿等)
患者,65 岁,主因阴道排液3 个月于2008 年4 月3 日入院。3 个月前阴道排出血性液体,稀薄、量多,渐变为淡黄色。外院诊断为阴道炎。给予对症治疗,无好转。既往史:患者于15 年前在外院行全子宫切除术+ 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葡萄胎。之后未行正规复诊治疗。高血压病史2 年。入院查体: T36. 0 ℃,P 80 次/ min ,R 20 次/ min ,BP 150/ 90 mm Hg (1 mm Hg =0. 133 kPa) 。心肺未发现异常,肝脾不大。妇科检查: 老年外阴,阴道通畅,于盆腔偏右侧、直肠前方可触及一约6 cm ×5 cm大小肿物,质中偏硬,向右侧穹窿突出,与周围组织边界欠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盆腔CT:盆腔内偏右侧软组织肿物,右肾及右侧输尿管扩张、积水。X线胸片未见异常。血hCG18. 76kU/L。入院诊断: (1) 盆腔肿物性质待查(绒癌可能) ; (2) 右肾积水; (3) 高血压病; (4) 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史。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见盆腔右侧腹膜外肿物约6 cm ×5 cm ×5 cm ,浸润固定,游离右侧输尿管,见肿物浸润右输尿管末端并形成梗阻,肿物近端输尿管扩张直径1. 5 cm ,肿物与膀胱右侧后壁、直肠前壁浸润,行肿物部分切除术。病理:盆腔绒毛膜癌。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角蛋白(CK) ( + ) ,hCG( + ) ,人胎盘催乳素(hPL)(部分+ ) 。术后行更生霉素+ 氟尿嘧啶化疗7 个疗程,hCG呈对数下降,2008 年11 月复查hCG 0. 98 kU/L ,盆腔包块明显缩小,右肾积水消失。复查肺部CT未见异常。目前仍在治疗中。
讨 论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对妇女生命威胁很大。其特点是滋养细胞失去了原来绒毛或葡萄胎的结构,而散在地侵入子宫肌层,不仅局部严重破坏,而且可转移至其他器官或组织造成严重的后果。绝大多数的绒癌继发于妊娠之后,称继发性绒癌或妊娠性绒癌,在妊娠性绒癌中前次妊娠可以为葡萄胎,也可以为流产(包括宫外孕、人工流产、自然流产、稽留流产) 或足月产(包括早产) 。前次妊娠后至发病其中间潜伏期不定,文献报道有所谓“直接绒癌”,即妊娠开始就是绒癌,中间无间隔期,亦无前次妊娠史。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统计,最长1 例潜伏期13 年,为葡萄胎后已切除子宫者。本例患者潜伏期长达15 年之久,以阴道排液为临床表现就诊,曾在两家医院就诊以老年性阴道炎治疗,无好转。因其已行全子宫+ 双附件切除术多年,且患者入院时的主诉常是一些转移瘤的症状,如不注意或询问病史不详细,常可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葡萄胎治疗后的患者应严密、长期随诊,医生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绒癌可能有较长的潜伏期,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良好的预后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