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本文作者:解放军161医院 苏森)
患者,男,71 岁,因右股骨颈骨折入院,平素体健,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查体:神志清楚,血压125/85 mmHg ,呼吸20 次/min。ECG示频发性房性早搏。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进行至骨水泥灌入髓腔并插入股骨柄假体4 min 后,患者出现气喘、胸闷,SpO2 下降至90 % ,立即给予面罩吸氧,碳酸氢钠注射液250 ml 、氨茶碱0. 25 g 加入5 %葡萄糖50 ml 中静脉推注,同时给予氢化可的松200 mg。患者呼吸困难加重,血压迅速下降,立即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多巴胺持续泵入,5 min 后出现室颤,予以肾上腺素1 mg+ 阿托品0. 5 mg + 利多卡因100 mg 静脉推注,并电除颤,效果欠佳。15 min 后心跳停止,胸外心脏按压,经抢救无效死亡。
讨 论
骨水泥是由甲基丙烯酸酯与苯乙烯共聚粉剂及甲基丙烯酸甲酯液态单体组成的室温自凝粘固剂,是全髋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不可缺少的材料。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低血压、缺氧、心律失常、弥漫性肺微血管栓塞、休克甚至心跳骤停、死亡等被称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onecement implantation system ,BCIS)。其发生机制可能为: (1) 炎性介质释放引起外周血管广泛扩张,术前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即使中等程度的组胺释放都将引起严重心血管并发症;(2) 直接抑制心肌,可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减弱或传导系统异常,出现心输出量下降或心律失常; (3) 促进血小板聚集; (4) 骨水泥进入髓腔,髓腔内压急剧上升,导致髓腔脂肪、骨髓颗粒被挤入血循环形成微栓或产热使气体膨胀进入血循环形成气栓。针对本例患者,出现严重的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原因如下:患者年龄大,全身脏器功能衰退,手术的耐受力较差,更易发生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术前ECG示频发性房性早搏,提示患者心脏存在器质性病变,在骨水泥的多重作用影响下很快出现缺氧、血压下降、休克至心跳骤停。为此,在使用骨水泥过程中应注意: (1) 严格使用现代骨水泥技术,待骨水泥反应成团再使用,灌入髓腔时应保持接触面干燥无血,并将多余的骨水泥清除,植入时应轻柔用力,不能猛力锤入; (2) 术中常规准备双通道液路,及时输血输液,补充血容量,植入前可以使用激素、麻黄素等进行预防;植入骨水泥时应加强监测,一旦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加快输液和给氧的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如出现心跳骤停应进行抢救; (3) 术后24 h 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为抢救成功赢取更多时间;在使用骨水泥的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或术后,突然出现心律失常、心脏不明原因停搏或低血压,首先要考虑骨水泥植入综合征。